|
给电白山炮看看吴川新农村建设取得成功的原因,电白整体还差吴川一大截,彼此都不是同一等级的,大炮精别吹牛皮了,让街坊笑话
“吴川模式”三个成功因素
湛江新闻网 2009年04月07日
3月30日《湛江日报》报道,吴川市的新农村建设创造了“吴川模式”,全国瞩目。新农村建设为何能在吴川市“风风光光”,赢得众人喝彩?依笔者浅见,其成功因素不外有三:
第一是,有大老板在背后统筹、运作、捐资,老板们的爱乡之情如春雨散播吴川大地,新农村建设你追我赶,形成大村有大村的“路数”,小村有小村的“绝招”的局面。老板们的率先垂范行动,迅速启迪了乡邻们的思路。老板们的理念输出与他们不惜“血本”的捐资同等重要。
第二是,吴川的新农村建设造就了为数不少的热心奉献乡里的村官,如果说老板们搭建的只是新农村建设的平台与模式,那么新一代村官们的倾情奉献才是“吴川模式”成功的关键。这些不拿薪水的村官们跑上跑下,不计个人得失,只为吴川的明天,有的放下自己生意,甘当红土“黄牛”,有的感动于老板们的感召,从外地赶回来当“后勤部长”,没有一点无私奉献精神的话,谁会将新农村建设当成事业去追求?为了把新农村建设好,他们事无巨细,从一桩工程的拿捏、统筹、执行,到村财务公开、公布及新农村后续管理,每一件事都凝聚着这些村官们的心血。
第三是,他们熟稔国家新农村建设政策,群众基础好。在整个新农村建设运作过程中,我们看不到任何纷争,而是一派和谐。不像有的地方,有人愿意捐资、出力去搞新农村,还要遭到嘲笑、谩骂,甚至以破坏“风水”为由进行干扰。
只要看清楚了方向,就大胆地往前走,不患得患失,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上上下下形成一股合力。这个新农村建设的群众基础,也是“吴川模式”成功的要素之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