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扫码登录更安全

登录 | 注册帐号 | 找回密码

茂名论坛

  • 关注抖音号
  • 关注公众号
  • 下载APP
  • 扫码关注抖音号
  • 扫码关注公众号
  • 扫码关注APP
快捷导航
查看: 1629|回复: 21

【公益课】李阳英语 3月份公益课课程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3-9 21: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广东
本帖最后由 066888888 于 2020-3-9 21:20 编辑

李阳英语 茂名分校
公益课堂

      一年一度的新学期开学,正逢疫情防控的胶着阶段,3月2日,我市中小学生开始在家网络上课。面对这一全新的学习模式,孩子们能不能适应线上老师的授课方法?抗击疫情,李阳英语与您一起同行!为了让学生们更好地掌握所学的内容,李阳英语特意推出系列公益免费课程!还没有加入微信学习群的,赶快行动吧!

640.webp.jpg

QQ图片20200309211457.jpg

QQ图片20200309211503.jpg
李阳英语茂名分校
咨询热线:0668-2827233、2199779
学校地址:茂南区油城七路26号(平安保险对面)
 楼主| 发表于 2020-3-10 17:50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不要把自己的意识强加给孩子

中国的家长们往往喜欢做主包办,劳心劳力的结果却往往是不被理解,甚至还要收到埋怨。家长们往往忽视了一点,他们自以为是的替孩子考虑,实质上是一种对孩子选择权利的剥夺,更是一种把自己的意识强加给孩子最直接的表现。

家长因为经验丰富,他们对孩子的“安排”很多时候确实是捷径,可这种未经孩子认可的捷径恰恰不是孩子们需要的。

家长说是为孩子好,孩子说家长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家长说学这个今后有前途,孩子却说“不喜欢,没兴趣”。
 楼主| 发表于 2020-3-11 17:58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分享快乐,聊聊感受

在饭桌上,适合最简单的交谈。想要孩子多主动和父母说话,就要营造说话的愉快氛围。

不妨跟孩子一起分享他学校发生的好玩的事情,这会带动孩子的快乐情绪,拉近与孩子的距离。或是,问问孩子今天的安排。

最重要的,多去真诚地了解孩子的感受。和孩子说说最近看过的电视剧或电影,收获到了什么。或是,这几天有没有结交新的朋友。或是,学校里的饭菜合不合胃口等等。
 楼主| 发表于 2020-3-12 16:04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能改变孩子的性格

性格内向者往往发出的声音也很小,如果孩子都能坚持大声读课文及其他文章、书籍,很容易使孩子爱讲话,性格也就随之而变。

内向的人大多都是不会、不想和不善于使用语言的人,当一个人能够肌肉放松、铿锵有力、抑扬顿挫、情感饱满地诵读时,也就是能把自己的勇气、力量、感情、理解读出来时,他就变得外向了。
 楼主| 发表于 2020-3-13 15:41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鱼缸法则

养在鱼缸中的热带金鱼,三寸来长,不管养多长时间,始终不见金鱼生长。然而,将这种金鱼放到水池中,两个月的时间,原来三寸的金鱼可以长到一尺。

对孩子的教育也是一样,孩子的成长需要自由的空间。而父母的保护就像鱼缸一样,孩子在父母的鱼缸中永远难以长成大鱼。要想孩子健康强壮的成长,一定要给孩子自由活动的空间,而不让他们拘泥于一个小小的父母提供的“鱼缸”。随着社会进步,知识的日益增加,父母应该克制自己的想法和冲动,给孩子自由成长的空间。
 楼主| 发表于 2020-3-14 23:23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孩子不想学就不学

那还要家长做什么

在这个加长版的寒假中,不少孩子都变得懒散了。

我们发现,孩子上网课没以前专心了,做作业也没以前用心了,每天只想赶快去玩。

停课不停学,假期虽然延长,孩子却不能完全不学习。

有些家长却纵容孩子不听课,不做作业,趁还有时间多玩几天。

各位家长,请别打着“爱与自由”的幌子,却在最该教育孩子的时候“偷懒”。

北大教育专家提醒,若父母长期缺席孩子的教育,孩子的人生终将变成悲剧。

孩子不听话、不服管教,是家长最头疼的问题,却很少想过:

正是自己的宽容,纵容了孩子的不求上进。

孩子可以不懂事,但父母一定要懂事。

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必须要替孩子做出正确的决定,甚至逼他们做不愿意做的事,尤其是学习。

这是父母之责任所在,更是为了孩子的一生打算。

给孩子建立起自觉性是一个漫长且复杂的过程,需要父母长期的陪伴、指导及约束。
 楼主| 发表于 2020-3-15 18:28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贬低式”鼓励

为人父母,谁不想培养出一个优秀的孩子,看着孩子过上理想的生活呢?可是,望子成龙的心态一旦过度,父母的一片苦心,就会变成孩子的一副枷锁。

中国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等机构曾发布《青少年蓝皮书》,通过对多个城市学生的调研,整理出了“孩子最讨厌家长说的5句话”:

① 快去学习/快写作业!

② 你看别人家的孩子/你看看别人!

③ 不许看手机/不许看电视/不许玩游戏!

④ 真没用/笨!

⑤ 一天到晚就知道玩!

不可否认,这些令人不适的话背后,潜藏着父母的鞭策和期许。评论区很多家长说,这是在激励孩子上进,唤醒羞耻心,让孩子奋发图强。

但几句话下来,想象中的效果并没有达到。反而让孩子更加反感,也更加容易陷入自我怀疑。
 楼主| 发表于 2020-3-16 22:13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老师给不了你孩子良好的习惯

麻将桌旁、电视机前长大的孩子肯定和爱看书的家长教育出来的孩子,差别很大。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家长边看电视边督促孩子认真读书时,收到的往往是强烈的逆反心理。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怎么会强迫孩子做到呢?

积极进取,有良好生活习惯的父母养育出来的孩子,大多数都是热爱学习,能够合理安排自己时间的小大人儿。父母在教育上会省很多心,所以当你百思不得其解孩子为什么有那么多坏毛病时,先好好检讨一下自己,也许就会找到根源所在!
 楼主| 发表于 2020-3-17 16:23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面带微笑。

首先,请记住:让这个世界灿烂的,不是阳光,而是你的笑容。

就像三毛所说:“我笑,便面如春花。定是能感动人的,任他是谁。”微笑的力量在任何时空,都直抵心灵。

生活不会因为一句怒吼,而有所不同。却会因为一个微笑,变得格外美丽。

所以,当你睁开眼的第一刻,请微笑。
 楼主| 发表于 2020-3-18 20:58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教育需要耐心

中国常有“子继父业”之说。不论是从先天的遗传还是从后天的影响来看,“子继父业”都有一定道理。但是今天很多子女都对父母的专业不感兴趣。原因很复杂。社会不断进步,分工越来越细,选择越来越多,这可能是一个主要原因。但可能还有另外的原因:家长越是有这样的情结,就越容易对孩子失去耐心,最终使孩子产生逆反。我想,如果我的同事把孩子数落一通,整天“恨铁不成钢”,很可能会使孩子彻底失去对舞蹈的兴趣。

我曾遇到过一对夫妇,他们有一个在我看来非常优秀的孩子。也许是由于他们过于优秀的缘故,对孩子从不满意,甚至对孩子说,我们都怀疑是不是当初在医院里抱错了,结果使孩子承受了巨大的精神压力,幸好没有造成不可收拾的后果。

急躁和揠苗助长可能会收到眼前的、显现的效果,但是在孩子精神上会造成什么缺陷(很多事例说明缺陷是存在的),很可能要等神经科学发展很多年以后才能知道。

所以,我更欣赏这样一句话:教育是一个缓慢而优雅的过程。
 楼主| 发表于 2020-3-19 16:26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不要在意别人的想法。

人生终究是自己的,不要太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

别人夸奖你奉承你,你不会因此年轻十岁;别人无视你甚至嘲笑你,你也不会因此而变傻变笨。

要知道,这个世界只有三种事:自己的事、别人的事、老天的事。其他的事,与你何干?
 楼主| 发表于 2020-3-20 17:13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学会倾听,乐于助人

每个孩子在有了自己的想法,以及对世界的认识时,都会急于要与人分享,聪明的父母永远懂得细心和耐心地听孩子说话。倾听孩子说话是对孩子最大的尊重。

家长倾听了孩子说话,也要告诉孩子耐心倾听别人说话,你要告诉孩子:别人的想法听起来也会有趣的。

让孩子学会尊重别人的意见,让孩子懂得帮助别人,这样的孩子谁都会喜欢的。长大后,懂得倾听别人、乐于帮助别人的人,在人际交往方面也会有超高的人气,会拥有更多人脉。
 楼主| 发表于 2020-3-21 14:38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抓学习习惯

小学一二年级是孩子可塑性最强的时期,也是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阶段。

孩子在学习习惯方面的差距已经悄悄拉开。习惯也不是一天两天养成的。刚上学的孩子还是一张白纸,如果不注意好习惯的培养,可能就会慢慢养成很多不良习惯,这些可能对今后的学习起到重大的影响。

如果家长此时盯紧一些,把习惯培养好,以后就轻松了。如果家长此时偷懒,将来需要数倍的精力来弥补、修正、偿还。

所以此时家长要重视,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合理安排时间的习惯、上课认真听讲的习惯和独立阅读思考的习惯等等。
 楼主| 发表于 2020-3-22 16:54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先钉桩子后系驴,先撒窝子后钓鱼。

想要系住驴,一定要先打好桩子。

想要钓到鱼,就一定要事先撒好鱼饵。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任何事情,事前有准备就可以成功,没有准备就要失败。

说话先有准备,就不会词穷理屈站不住脚;

行事前计划先有定夺,就不会发生让自己后悔的事。
 楼主| 发表于 2020-3-23 15:28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对孩子期望太高

在绝大多数有孩子的中国家庭里面,孩子都是中心中的中心。

父母们整天围着孩子转,事事为孩子打算筹谋,而且这种筹谋,从怀孕起,到整个孕期、孩子出生、孩子上幼儿园、孩子上小学中学高中,直到孩子上大学、孩子工作、孩子结婚、孩子买房、孩子自己生孩子,几乎无一日间断。

期间是各种操心、各种比较、各种选择、各种纠结、各种倾尽全力、各种力不从心、各种满心希望、各种灰心失望、各种不满、各种早知今日、各种悔不当初,常常是孩子大了,自己也老了,然后又是对孩子回报父母、孝顺父母的各种期待。

如此心力交瘁地几十年,怎么能不累?

这么累的根源,就在于爸爸妈妈对孩子的期望太高,既包括对孩子自己发展的期望,也包括对孩子回报父母的期望。

期望如此之高,压力山大的不但是父母,还有孩子。但是,我们为什么要对孩子期望这么高呢?他能成为独立的、自主的、幸福的成人,不是已经很好了吗?

如果爸爸妈妈能够看开这一点,抛开对孩子所有外在功名利禄的期待,关心孩子和父母自己内心的安宁和满足,育儿生活,会轻松很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帐号

本版积分规则

友情链接: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快速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