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国家中心城市、各种城市排名榜单,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这个称号受到的关注度却很低。那么,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到底是什么来头?
根据维基百科: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确定及公布,是于1982年根据北京大学侯仁之、建设部郑孝燮和故宫博物院单士元提议而建立的一种文物保护机制。被列入名单的均为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具有重大历史价值或者纪念意义、而且正在延续使用的城市。
目前中国公布了135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广东有8个,分别为广州、潮州、肇庆、佛山、梅州、雷州、中山、惠州。
同处粤西的雷州,在1994年便成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而高州,尽管是古代粤西的行政经济文化中心,但迟迟无法成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来看看申请成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的条件(根据《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
(一)保存文物特别丰富;
(二)历史建筑集中成片;
(三)保留着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
(四)历史上曾经作为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或者军事要地
下面逐一讨论。
第一个条件
(一)要求保存文物特别丰富。高州的文物保存,是个什么现状?
高州市域范围内,共有52 处文物保护单位,其中国家级1处,省级6处,市级7处,县级38处。
其中国家级和省级的7处列在下面:
国家级:宝光塔(市区)
省级:1 高州人民大会堂(市区)2 广南医院旧址(分界镇)3 广东省农民协会南路办事处旧址(市区)4 高州冼太庙(含潘仙祠)(市区)5 高州中山纪念堂(市区)6 电白郡·县城旧址(长坡镇)
2019年10月7日,宝光塔才终于被核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也是高州仅有、茂名唯二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茂名另外一处为电白电城镇隋谯国夫人冼氏墓)
仅仅只有一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要申请成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似乎有点难度。不过,隔壁作为国家历史历史文化名城的雷州,其实也只有2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高州的文物保护单位,52处,已经不算少,但是大部分(38处)只是低程度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这可能反映高州作为县城由于财力不够,许多文物没有被得到有效保护。
有些文物保护单位是县级,是因为它的历史价值可能确实一般,但也有一些文物是高级别高价值的,碍于缺乏认识或者保护不足,或是相关部门推动研究不足,以及各种申报原因,使得文物难以成为省级、国家级保护单位。
没有成为国家级保护单位——政府不重视——考古专家、历史学家没有经费研究——文物单位无人认识乏人问津。
成为国家级保护单位,政府自然会分派钱来保护文物单位,但问题是,成为国家级保护单位首先就需要政府、民间团体投入资金去整理、开发、维护。
第二、三个条件
(二)历史建筑集中成片;(三)保留着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
针对这两个条件,实际政府也意识到,在总规里提到:规划创建高州市历史城区为历史文化名城。范围包括
中山路历史文化街区,南关历史文化街区,北关历史文化街区,观山历史风貌区,冼太庙-潘州公园历史风貌区,南宫岭历史风貌区,
具体边界以古城四周群山、主要道路及各级文物保护单位为依据划定,面积为 2.95 平方公里。
高州尽管也多了很多高楼大厦,但老城格局基本都保留着,中山路、北关、南关街、环城路,基本就是老高州城的格局,如能好好重新利用老城区,高州会是更好的模样。
第四个条件:
(四)历史上曾经作为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或者军事要地
这个条件简直是为高州而设。清代广东粤西有四府:高州府、雷州府、廉州府、琼州府,而高州府更是四府之首。政治、经济、文化、交通,均是粤西中心,就连军事要地这个条件也满足,且看:
黄姜坡冼夫人军事遗址 旺沙冼夫人军事遗址周垌冼夫人军事遗址平云山冼夫人军事遗址 (疑)
冼夫人大坡镇平云山军事遗址
这四个军事遗址均位于今天高州市。
至201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已公布了八批,共5058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经济第一的广东省,有136处。(浙江230处,江苏224处,山西452处,河南357处,四川262处)
说广东。广州36处,梅州11处,韶关10处,潮州9处,东莞9处,佛山8处,余下的15地级市瓜分53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毕竟广东经济第一,你懂的。
其实高州乃至粤西有自己的文化和特色,不过多数没有被挖掘,一些文物其实有本地特色和意义,多数被埋没。
像上面提到的冼夫人军事遗址,重不重要?重要!因为冼夫人是历史上粤西的头号人物,俚人最出名的人,但是放在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和数千年历史里,冼夫人只能在一个很小的位置。
冼夫人如果生在广州,死在广州,也许她今天的知名度不止于此,她得到的研究也不止于此。她的军事遗址一定会被翻个朝天。
现实是,这些军事遗址还埋在高州境内的深土里,可怜的几个高州本地专家,由于没有经费,只是去到遗址在表面查看一下。
而俚人,作为历史上高州的主要居民群体,其研究少得可怜,通常被学者笼统放在广州西部作为一个次要主体来看待。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会有什么作用?也许称号不是最重要,而是在追求这个称号的同时,能让我们努力挖掘本地的历史,不至于我们对自己的历史一无所知。在得到称号后,就更好,因为一定会有专项资金下拨来扶持历史文化保护
工作,有钱,可以开展大规模的研究。
所有本地的媒体都说,高州市历史上粤西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
如果问详细一点:那时俚人和汉人怎么相处的,俚人多还是汉人多?俚人的衣食住行语言是怎样的?年例习俗的来源?
我不知道。不仅我不知道,我想你也不知道。网络上大致会有一点零零星星的资料,但是少得可怜。
不知道你们怎样想的,但是作为高州人,我时常感到焦虑,我总觉得高州历史是一片空白尽管潜意识觉得不应该是空白。
如果有人用三言两语诸如冼太夫人、年例、高力士来跟我说高州的历史怎么怎么样——
可是,高州的千年历史,就这?就这?就这?不仅仅是高州,岭南除了广州还有西部的大片地区,历史都比较苍白。
但绝非苍白,留待更多有心人填补这份苍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