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为高州荔枝一家就代表茂名,只知道高州古荔园,而不知电白古荔贡园是见识浅的原因。
茂名市荔枝古贡园的现状
茂名市荔枝古贡园,位于浮山岭下西南面,方圆约一百平方公里的荔枝带内。茂名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出版的《荔枝文化史料选编》(政府认可并对外发布)中介绍的茂名古荔贡园是:“高州根子柏桥贡园、高州泗水滩底贡园、电白霞洞上河贡园、电白(今茂南)羊角禄段贡园(以下简称为四大贡园)。”四大贡园环绕在浮山岭的西面和南面,依次是:高州滩底贡园最西,向东约5公里是高州柏桥贡园,又向西南约15公里是电白(今茂南)羊角禄段贡园,再向东南约15公里是电白霞洞上河贡园。四大贡园相距不远,基本上是连成一片的荔枝带。目前,浮山岭下这一荔枝带已被国内外公认为最优质的荔枝带。第五届中国荔枝龙眼交流会上,出自四大贡园的荔枝独占鳌头荣获多个奖项。
其中,茂名四大贡园范围中,面积最大的是电白霞洞上河贡园,约有1000多亩,范围最小的也有300多亩,现存活有不同树龄的古荔枝树各有约50至150棵不等,其属性、特征相同或相近,都有同时期最古老荔枝,是经历漫长人为生产发展历史而形成活着的“荔枝博物馆”,具有极高的旅游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
现存一些古荔枝园传递着历史信息……代表者有高州市根子镇的柏桥贡园、泗水镇的滩底贡园、电白霞洞镇贡园和电白(今茂南)羊角镇䘵段贡园。其中电白(今茂南)羊角禄段荔枝贡园面积约达300多亩,存活的古荔枝树树龄有的在千年以上。”
从南北朝到唐代,今茂名地区都是冼太夫人冯冼族群的核心区。浮山岭南面的冯家村是冯冼族群从新会(冈州)至高州(今阳江)至罗州(今化州)活动主轴线上的重要驿站。宋.▪《太平寰宇记》有这样的记载:“……海水在保宁县界南十里接恩州,冯家村冯盎即此界人也。”光绪《电白县志》有这样的记载:“赵国公故里在县西七十里霞垌(洞)堡—据唐书列传,冯盎良德人,今城西七十里下博乡霞垌堡即旧良德地,宋开宝省入电白,大平寰宇记载冯家村在电白县界。”冯家村在冯盎在世时已被作为其的故里而用心经营了。冯盎去世后,朝廷把他掌握的大高州(今阳江)拆分为恩州、高州、潘州,冯盎三子分部任刺史。冯盎子(犹子)子游作为冯氏家族冯盎的继承人被任命为潘州刺史,潘州辖下的故里霞洞冯家村已是冯冼核心族群聚居的终极选择。这也可从如下的事实中得出合理的解释,一是冯家村背靠风景秀丽的浮山岭,村南有沙琅江,是广阔的宜耕平原,可以安置冯盎众多的家族成员;二是接连古驿主道,是交通的重要节点;三是出土了二座冼太夫人第四代等后人的墓葬;四是冯家村后有冼太夫人庙(晏宫庙);五是现大村(古冯家村)周围随处可见唐宋高级建筑遗物。从这可推论,冯子游带领其家族在此继续居住并开创了四大贡园。
中国唐史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杜文玉教授在巜杨贵妃、高力士与荔枝的情结》中肯定地说:“杨贵妃所食荔枝应为岭南所产。……且高力士为岭南潘州人,久在唐玄宗与杨贵妃身边服侍,也一定会向她推荐其家乡所产的荔枝。”从这可推断高力士权倾朝野时,故里的四大贡园必定为长安提供了大量的高品质荔枝贡品。四大贡园在该时期已达到最高状态,生产规模和管理水平更是不言而喻了。从南宋时期,冯冼族群经历了“鼓反之乱”,遭到了朝廷的致命打压,被逼迁出冯家村等区域,冯家村从此荒废。元代末,王、崔姓族人入住电白霞洞冯家村遗址,并入主上河贡园,现在上河贡园属王氏管理。明代初,何姓族人从吴川何屋底迁入禄段、滩底、柏桥贡园所属区域,并入主这三大贡园。王、崔、何姓族人从元朝开始直至今日,一直管理着四大贡园。茂名的先民们从唐代开始至今,依靠着四大贡园的引领和支撑,一代代传承发展。新时代,更有党的富民政策,勤劳的茂名人民造就了今天浮山岭方圆近百平方公里的全国著名荔枝、龙眼基地。那碧叶婆娑的荔枝树、龙眼树连片成海,望不到边际。春暖时节,千树万树荔花开、薰风醉人花似海;蝉鸣荔熟,高岭低坡溢丹彩,“妃子笑”献白糖罂……
四大贡园还传承着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正如周泽明先生在《高州泗水滩底贡园》中的记述:“滩底有一个祭荔枝神的习俗,这习俗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在每年农历五月收获荔枝后,由族老挑出一棵最老、最茂盛,结果最多的茘枝树作为荔枝神来拜祭,祈祝来年风调雨顺,多多丰收。滩底民间荔枝文化古老而久远。1996年香港翡翠台《大江南北》节目组就曾经到这里拍摄了祭荔枝神活动的全过程,场面十分热闹。”。
唐代浮山岭下的电白霞洞冯家故土冯家村,在冯盎、冯子游、冯君衡时期,一度已成为潘州的副中心,冯家村在唐宋时期的辉煌为今霞洞镇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王、崔族群自元代末迁入电白霞洞冯家村后,凭借冼太夫人的护佑,又开启了“王也万年、崔也万年”的历史新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