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过华清宫
——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荔枝主要产于福建和广东,但福建、广东距离长安太远了,在唐代的交通条件下,即使派人骑快马日夜飞奔地运输,也不可能在几天之内将鲜荔枝送到长安。
这首诗是杜牧经过骊山华清宫时有感而作,属写意之作,意在讽刺玄宗宠妃之事,不能一一求诸史实。
荔枝在五六月份成熟,这个季节,玄宗和贵妃已经不住在骊山的华清宫,而是住在长安。玄宗每年冬十月进驻华清宫,次年春即回长安。
据《新唐书·后妃·杨贵妃传》载:“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骑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又有《唐国史补》:“杨贵妃生于蜀,好食荔枝,南海所生,尤胜蜀者,故每岁飞驰以进。然方暑而熟,经宿则败,后人皆不知之。”
宋代大文豪苏轼在《通鉴唐纪》中也写道:“此时荔枝自涪州致之,非岭南也。”涪州即今重庆涪陵。所以,杨贵妃吃的荔枝很可能不是来自岭南,而是来自蜀地,也就是贵妃的家乡。
当然,这首诗是杜牧经过骊山华清宫时有感而作,属写意之作,意在讽刺玄宗宠妃之事,不能一一求诸史实。
说明了中国古人的思维其实漏洞很多,脑补非常严重。
杨贵妃就算爱吃荔枝,能吃多少?一天撑死吃二斤吧。你别给我说她一天吃两吨。那么说每天的驿马送信的时候捎带二斤就行了,还怎么劳民伤财了。送二百斤过来,她也吃不了啊!难道他们的驿马是好几天才传一次信?这怎么就跑死人了,想不通啊。
你们都是进士,状元,探花,就不知道改进一下运输方法?嗯,你苏东坡倒是改进了一下肘子的做法。这其实可以解决掉。改进荔枝储藏技术,或者改进快递技术-------但是他们不会这么想,因为他们向来是不干实事的。回头看四大发明,有太监发明的,有市民发明的,有炼丹术士发明的,但是,文人还真就没发明过什么东西。
其实波斯人在公元前的时候就已经使用信鸽了。养几百鸽子,一只身上绑一颗,完事。这东西可比驿马快多了,两三天飞过无压力。你就算只有一半飞到目的地,也能撑死人了。传统思路走到这个时候,总是把思路放在退步上,你也要节省,他也要节省,就想不到弄点发明创造,如果有了,他们反而要阻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