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富差距是否越来越大? 李俊
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观点,贫富差距越来越大。人们经常说,富人越来越富,穷人越来越穷。事实上,富人确实变得越来越富,但是穷人并没有变得越来越穷。贫富差距是否变得越来越大,需要多个维度来看这个问题。
虽然富人一直都存在,但是过去几百年里,富人却没有像今天这样富有。最近一个世纪以来,特别是最近几十年,现在富人们平均拥有的财富远远多于比几百年前的富人。这种现象,全世界都是普遍存在的。现在富人们之所以能够拥有这么多财富,主要是技术进步的结果。
如果一个人唱歌水平很厉害,大家都很喜欢他的歌,并且愿意掏钱听他的歌声。信息封闭的时代,他在村庄或者部落里演唱,那么收入就很有限。比尔盖茨卖软件,要是仅仅卖给一个村庄或者部落的人,他绝对不能赚这么多钱。处于全球化的时代,他可以把软件卖给全世界的人,所以就可以赚到巨额的财富。
同样是超级体育明星,现在的超级体育明星赚的钱,要远远高于半个世纪前的。过去,一个体育明星打球,最多也是10万的观众。现在,情况却不同,电视普及之后,通过转播,全球几十亿人都可以同时观看。仅仅广告这项收益,就是不可估量的,体育明星身价自然会猛涨。这就是技术进步,从而导致体育明星身价猛涨的原因。
印刷技术不普及的时代,即使你文章写得再好,赚到的钱也是有限。比如,有一位土豪非常喜欢看你的文章,花一万元请你写一篇文章,已经是封顶了。有的畅销书作者,写一本书拿到版税有几百万元,甚至上千万元。有的公众号作者,他写一篇文章收到几十万元赞赏,也并不是罕见。
得到App《薛兆丰的经济学课》,已经有50多万人购买这门课程,销量金额也超过一个亿。传统的线下课堂,那是不可能同时给几十万人授课。技术进步的结果就是,有一些产品增加产量的边际成本几乎是零。实体图书,起码有印刷成本,但是电子图书,多卖一本的成本几乎是零。
技术进步导致赢者通吃的效应放大,这就是富人越来越富的原因。富人变得越来越富,但是并不会导致穷人就变得越来越穷,而是让穷人状况也有改善。有的人变富之后,就会产生一些需求,从而给穷人提供就业岗位。富人要请司机、请保姆等,也在一定程度解决了穷人的生计。不管富人是投资还是消费,都是一定程度帮到穷人。
劳动力价格上涨,穷人通过打工,收入也得到很大改善。现在多数穷人生活条件,都要比上个世纪80年代的富人要好。上个世纪80年代,一部手机是几万元,只有少数富人能够使用得起。现在收入处于中位数的人们,吃住等方面都要比四十年前的富人要好。
如果以生活质量方面作为标准,富人和穷人差距并没有统计数字那么大。富人出行是坐飞机、高铁等,但是多数普通人也可以做到。普通人和富人差距就是,富人可以坐头等舱,普通人坐普通舱。要是以前的话,那是富人坐飞机,普通人坐不起。过去那个年代,土豪可以拥有手机,但是普通人却没有。如今,土豪使用几万元的智能手机,普通人使用一两千元的智能机,而不是有和无的区别。
人们观察贫富差距时,往往只看到瞬间收入,而不是终身收入。一个成年人走到幼儿园,彼此身高差距是非常悬殊的,但是那些小朋友长大之后,就和这位成年人身高差距就不大了。收入方面,也是如此,最低收入的一组,里面的成员也是不断流动。
1995年,中国人均GDP是609美元,日本人均GDP是4.34万美元。当时,日本人均GDP是中国的70多倍。2019年,日本人均GDP是中国的四倍。1995年,泰国人均GDP2846美元,是中国四倍多,但是现在中国已经超过泰国很多了。1990年,印度、柬埔寨、老挝、不丹、印尼等国家人均GDP都高于越南,如今都被越南反超了。因此,过去最穷那些国家已经不是现在最穷那些国家,过去最穷那些人也不是现在最穷那些人。
基尼系数确实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是也有不足的地方。我们不能用瞬间收入作为指标,从而衡量两个人收入差距。从事科研工作,通常需要读到博士,并且还需要一段时间的沉淀。读博期间,获得收入并不多。过早进入劳动市场,往往依靠体力和吃青春饭,人生在大概率上是少年得志,中年之后开始贫穷潦倒一生。
面对贫富差距问题,需要从三个方面来理解。一是技术进步,确实放大赢者通吃,让富人变得更富;二是生产效率的提高,穷人生活质量方面和富人的差距是变小了;三是不能通过瞬间收入判断两个人收入差距。要承认贫富差距,同时不能夸大,这才是正确的做法。 2020年11月28日 该首发在个人公众号草根清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