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城市的兴衰,时势与选择
湛江自古繁华。
自唐宋以来,湛江就可以“东通闽浙,南出琼崖”,兴旺一时。在解放前,湛江是法国租界,法国人在湛江经营了45年,一度被称为“广州湾”。曾是南中国最繁华的商埠之一。霞山海滨路一带有许多法国人留下的西式建筑,包括法国公署楼、维尔多天主教堂等。在当时贫穷的中国,堪称繁华。
湛江具备杰出的天赋。
从地理位置看,湛江位于雷州半岛的核心位置,拥有顶级深水港口,且链接广阔内陆腹地,立国之初,湛江是广东第二大城市, 80年代成为全国沿海14个开放城市之一。经济更是一度强劲,半球和三角两大电饭煲曾风靡全球。
但是,80年代后湛江却开始走了弯路。在成为沿海开放城市的第二年,湛江无视城市发展阶段,意图实现“跨越式发展”,在广东大规模的产业转移和工业化浪潮中,选择了“两水一牧”的发展模式,即发展水果、水产和畜牧业。
八十年代至本世纪初,是广东诸城市奠定实力基础的关键时刻。珠三角众多城市,正是承接欧美和香港的产业转移,通过大规模工业化实现初步崛起。而湛江在该搞工业的阶段,好高骛远,产业投机,反而导致错失良机。此外,湛江偏居粤西,离港澳比较远,客观上也导致产业转移优势小于珠三角。
珠三角时代呼啸而来,湛江黯然折翼。
后来,湛江看到珠三角群雄崛起,又开始急火攻心,决定搞大港口带动大发展,大工业推动大起飞,大市场保障大繁荣。
但是,纸上图画,难以落实。梦想美好,行动却被珠三角占了先,一步落后,步步难行。在珠三角城市先发优势的挤压下,湛江来不及搞大工业,大市场和大科技,反因为功利心切,导致了走私泛滥,湛江变成了”走私者的天堂“。呈现出繁荣的幻影。
至1998年,走私泡沫终于破灭,98大案引发,走私总货值达到110亿,成为当时的特大案件,同时,湛江好不容易营造的投资环境被破坏殆尽,湛江重新成为各大产业投资商的弃子。甚至一度引以为傲的三星汽车也倒闭,湛江再一次与时代失之交臂。
98走私案后,湛江跌入谷底,至1999年,湛江增速仅为6.9%,远低于广东省的平均水平,与深圳30%以上的增速相比,更是云泥之别。同时,在工业领域,广东省的工业占比超过GDP的一半以上,湛江仅为三分之一。湛江放弃了铁路、港口和工厂,废弃了自己的天赋,本来想绕开工业这种“传统产业”,搞超常发展,结果却丢了西瓜,捡到芝麻。
至1989年,湛江已经被佛山、汕头、深圳赶超。至1999年,更是排名全省前十之外,又被江门、茂名、东莞、惠州、肇庆、揭阳赶超。至2019年末,湛江第一产业比例为19.1%,第二产业仅为34.4%,至今尚未完成工业化进程。广东已独霸中国三十年,湛江却徘徊在广东前十。难以再逾越。
同在粤西的茂名,也早超越了湛江。茂名与湛江位置接近,腹地重叠,与湛江有同质化竞争之虞。而在北部湾,防城、钦州、北海联手组成北部湾港,势头凶猛。
湛江港,已经从改革开放初的全国第八,滑落到现在的十几名之外。
一度与湛江齐名的青岛和大连,已远远抛下了湛江。青岛成为北方之珠,青啤,海尔等五朵金花盛开。港口为全球第七,经济总量等于三个湛江。大连也成为东北最发达的城市。经济总量是湛江两倍以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