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扫码登录更安全

登录 | 注册帐号 | 找回密码

茂名论坛

  • 关注抖音号
  • 关注公众号
  • 下载APP
  • 扫码关注抖音号
  • 扫码关注公众号
  • 扫码关注APP
快捷导航
查看: 1721|回复: 18

『李阳英语』超级拼团:音标拼读班 原价1080元,拼团499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3-26 22: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广东
音标拼读.png
音标拼读2.jpg
 楼主| 发表于 2021-3-27 18:01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认真观察,积极思考的习惯

对客观事物的观察,是获取知识最基本的途径,也是认识客观事物的基本环节,因此,观察被称为学习的“门户”和打开智慧的“天窗”。每一位同学都应当学会观察,逐步养成观察意识,学会恰当的观察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培养敏锐的观察能力。

“观察”这两个字有两层意思,“观”是看的意思,“察”是想的意思,看了不想,不是真正的观察,对认识客观事物毫无意义。要做到观察和思考有机结合,要善于提出问题,要积极思考在学习过程中碰到的问题,积极思考教师和同学提出的问题,通过大脑进行信息加工,总结得出事物的一般规律和特征。

我们观察事物,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回答问题,一般要求达到:有根据、有条理、符合逻辑。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罔即迷惘,殆即疑惑。孟子说:“尽信书不如无书。”孟子所言之书,是专指《尚书》,今天可以理解为:对书本知识不可以全信,而应该批判地吸收。清代学者王夫之说:“致知之途有二,曰学,曰思。”这都是在强调养成认真思考习惯的重要性。
 楼主| 发表于 2021-3-28 21:59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帮孩子养成学习习惯

帮孩子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比帮孩子检查作业重要多了。你要让孩子养成自觉做作业、检查作业、预习复习的习惯。

这位父亲连孩子“拿起笔刷刷就写,说明他会做,如果他说要吹风扇,就说明题很难”都观察得如此细致,说明他是真的用了心去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鉴说:“学生的练习本是全部教育工作的一面镜子。”看看孩子写得工不工整,就知道孩子认不认真,看看老师批改的对勾和叉,就知道孩子最近学习得怎么样,有什么情况,才能及时反映给老师,让老师帮助解决。
 楼主| 发表于 2021-3-29 16:42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学习能力来源于早期的阅读

从理论上讲,0-6岁是儿童的良好习惯(包括心理习惯和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期,同时也是儿童各项能力的发展黄金期,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学习能力的发展,而让所有人梦寐以求的学习能力,却可以通过阅读能力的培养而开发90%甚至更多。

但是阅读能力,需要两种条件才能发展起来:

第一是持续性和连贯性,即阅读习惯的培养:要每天固定有阅读时间,而不可以喜欢就读读,不喜欢就不读了,这样不会有好习惯的养成;

第二是阅读量的累计,一般幼儿一年的阅读量要达到50-100万字才可以使这种能力萌芽!

6-12岁,是阅读能力(即学习能力的基础)长足发展的最黄金时期,这六年,可以说,什么都没有海量阅读、大大提高阅读能力的发展更为重要。

一个孩子的聪明才智,如同种子,需要条件才可以发芽生长。这个条件就是海量阅读和动手动脑的游戏方式。
 楼主| 发表于 2021-3-30 18:02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苦是人生的底色

佛说众生皆苦。老话说生活有五味,酸甜苦辣咸。苦是生命所不能避免的一味,叔本华说:“人生就是痛苦,我们可以把痛苦转换成幸福”,努力就是转化的过程,尽管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能会感到更加辛苦。

苦,是人生的必经过程。人生就是一个“享受”痛苦和磨难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值得体会和拥有的。

人生本身就是一场与痛苦并存的旅行,并不像很多人想象的那么轻松,从生下来的那一天,我们就开始了人生的修行。

无论你生长在怎样的环境中,你都会面临人生的各种难题。面对这些难题、困境,没有人可以不流泪流汗就轻轻松松地跨过去。

经历得越多,越容易发现这个世界的真理——越怕吃苦,越有苦吃。那些心灵真正富足的人,其实都不怕吃苦。

人生总要吃苦,有了苦才能知道甜,有了苦才知道珍惜。
 楼主| 发表于 2021-3-31 17:41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用心倾听,了解孩子真正的需求

当孩子顶嘴时,多听一句,也许会有意外的答案。

孩子拿了一张考了70分的考卷回家,如果你多听一下孩子的心声,也许他会说:没有考好,我也很难过。

但如果你一顿臭骂,孩子可能会立马顶嘴:70分怎么了?还有人考了50分呢!

耐心听,我们才能读懂孩子的真实想法,才能说出最合适的回应。

对孩子来说,这也是一种良好的示范。孩子会慢慢学会,在顶嘴之前,要先倾听别人的真实想法。
 楼主| 发表于 2021-4-1 19:30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试错

很多家长在照顾孩子的时候喜欢事事包办,然而这样对他的成长是不利的,有些事情,家长要让孩子自己去经历,可以在思想上正确引导孩子,同时也要允许孩子去犯一些错误。孩子犯错并不是件坏事,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一件好事。孩子小的时候可塑性是非常强的,当他犯错时,家长刚好可以抓住机会教育孩子,让他成长进步。
 楼主| 发表于 2021-4-2 21:49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爱孩子,就要让他受劳动的苦

杨绛的父亲说:教育孩子独立,胜过当第一。

可在以孩子为中心的家庭模式中,哪里会舍得让孩子动手,家长排队轮着伺候。

口渴了,水杯送到手边;房间乱了,自有人收拾;等到大一点,学业那么繁重,兴趣班那么多,哪有时间去忙活这些琐碎繁杂的生活小事?

说起劳动教育,其实离不开家庭教育,做家务就是其中一项很好的劳动教育。

孩子做家务的能力,常常被父母低估和忽视。但它对孩子的成长来说,却影响深远。

哈佛大学学者曾做过一项调查,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

爱做家务与不爱做家务的孩子相比,成年之后,就业率为15:1,而犯罪率为1:10。

爱做家务的孩子,拥有更高的心理健康指数和家庭幸福指数。甚至在学业上,常做家务的孩子也往往表现得更加优异。

很多时候,我们以为自己是在爱孩子,为孩子包揽一切家务事,但这样做反而是害了孩子!

相比知识的学习,实际生活能力的训练更是教育中不容忽视的根本。

孩子最初在家庭中学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自律的习惯,以及热爱生活的态度,这些将伴随他们的一生,成为他们获取幸福必备的最重要品质。
 楼主| 发表于 2021-4-4 22:16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世上有四类父母

世上大致有四类父母——

第一类是生物学意义上的父母,他们只是停留在动物的本能上,对孩子仅仅是生育与喂养。

第二类是自然的父母,他们有着朴素的但恰巧是正确的观念,顺应了孩子的发展,能把孩子培养得比较好,有的甚至成为人才,比如爱迪生的母亲,但他们不知晓自己做法背后的原理。

第三类是创伤型的父母,他们自己可能就在成长中受到过家庭的伤害,带着创伤却不自知,做父母之后便有意无意地将自己所受的不科学的教育应用于孩子。

第四类是智慧的父母,他们掌握了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主动学习各种育儿知识,孩子发展各阶段的心理特点、行为特征了然于胸,从容地走在养育孩子的路上,赶路与看风景两不误。

    都说孩子是上天赐予我们的“礼物”,但这个“礼物”极为高端复杂,不进行深入的学习,不但领会不到礼物带给我们的深度意义,充其量视其为一支赏心悦目的花朵,搞不好还会把“礼物”摧残得体无完肤。

    无论我们生长在什么样的家庭,都或多或少地带有各种问题而不觉知,而孩子会把这些问题从沉睡中唤醒。

    比如你无条件地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你实际上是不是在满足自己心中曾经物质匮乏的内在小孩,你会不会思考是在满足孩子还是为了满足自己?比如孩子摔碎一只碗你打了他,你是不是想起小时候打了碗受到的惩罚,你会不会想一想你的愤怒情绪有多少是孩子带给你的,有多少是因为今天与别人发生矛盾正无处发泄,有没有想一想孩子是为了帮你干活却因小手还不够灵活而失手,是孩子重要还是碗重要……

    所有的思考、觉知和看见,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一个层次一个层次地进阶,才能一点一点地认识到。你不仅仅是在为孩子付出,拥有智慧的多少决定了你能捕捉到多少孩子带给你修复自己的契机,才能促成自我发现,真正做到与孩子共同成长。
 楼主| 发表于 2021-4-5 21:30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孩子写作业时,家长不要“指手画脚”

有的低年级学生家长会在一旁看着孩子写作业,发现孩子字写得不规范或题做得不对了,就立即指出。这样做容易打断孩子的独立思考和持续学习,不利于孩子注意力的培养。

正确的做法是,等孩子都把作业都做完了,让孩子先从头到尾检查一遍,家长适当提醒孩子,但不能代替,不要让孩子养成依赖心理,而是逐步培养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做的习惯和能力。
 楼主| 发表于 2021-4-6 17:37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鼓励孩子交朋友

世界上没有人是不需要朋友的,有抑郁情绪的人更需要朋友,尤其是小孩子。

孩子们其实很简单,他们没有太多要求,只希望爸爸妈妈健康快乐,家庭幸福,这样就足够了。

而当心里有不好说出口的话时,一个志同道合的朋友也非常重要,他们是孩子们的倾诉对象,也是相互扶持的小伙伴。

鼓励孩子们主动交朋友,大家在一起的时候共同面对问题,当一个人的精神压力被分开后,心里自然没有太多负担,而这也是朋友对我们的意义。
 楼主| 发表于 2021-4-8 22:15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多让孩子自己把握时间、管理时间

长时间在父母的管理和安排下生活,孩子的时间观念反而会越来越淡漠,因为他没有主动权,反正事事都有家长的提醒,他就会习惯了听话、被安排。

因此,家长要注意给孩子多一些可自由支配的时间,让孩子成为自己时间的主人。

比如,每天回家后,是先写作业还是先完成其他事情;周末如何安排自己的时间,合理规划好学习、运动、阅读等事情。

尊重孩子自由选择的权利,家长可以在需要的时候辅助给一些建议。

在孩子自己管理时间的基础上,家长可以更进一步,帮助他们学习衡量事情的重要程度和紧迫程度,更好地做出时间安排。
 楼主| 发表于 2021-4-9 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保证在家孩子有安静的学习环境

经常有家长抱怨孩子做作业不集中,一会找卷笔刀,一会缺橡皮擦,一会要喝水,全都准备好了,又来一句:“妈,我想去厕所!”

好不容易坐在书桌前,又去摸玩具,听到有声音马上凑过去看......

孩子的注意力容易分散,不能完全怪孩子,大人要反思家里是否有安静的学习环境。

有一个相对安静的学习环境,是好好完成作业的前提和基础。
 楼主| 发表于 2021-4-10 20:07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1岁到2岁半 “和顺期”与“执拗期”

我们总说:孩子3岁以前是很重要的。虽然孩子长大之后,很少会记得3岁以内的事。

但是事实表明,3岁以内的经历,即使孩子不记得,但也会对孩子一生,有巨大的影响。

大约在1岁半到2岁半,孩子会反复地穿梭于“和顺期”与“执拗期”之间。因为孩子这时候成长迅速,这些周期也相对短一些。

这个时候的孩子,多给予陪伴与关注,孩子的安全感就会得到满足,为未来的性格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帐号

本版积分规则

友情链接: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快速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