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出版的《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这篇重要文章的发表可谓正当其时。
创新不是学来的,而正是中华民族传承已久的文化基因。《诗经·大雅·文王》开篇早有这样的话:“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论语》亦有言:“学则不固”,冯友兰也曾写下——“并世列强,虽新而不古;希腊罗马,有古而无今。惟我国家,亘古亘今,亦新亦旧”。创新岂是泊来物乎?
人类的发展史,就是一部浩若烟海的科技创新史。蒸汽机的发明让人类步入蒸汽时代,而电脑的普及则标志着人类走进信息时代。当前,在复杂而激烈竞争的国际形势面前,如果我们的科技创新跟不上去,一味靠技术引进,怎么摆脱落后、被动、受制、挨打的局面呢?
“实践反复告诉我们,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只有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 习近平总书记这段话可谓是用心良苦,每个中国人都应细品,细品,再细品……
然而,小技术坐地日行,大创新却如同跬步。放眼全球,莫不如是。在工业革命前人类几百年没有什么大的改变。而三次信息革命带来的科技发展现如今已到一个瓶颈。近几年的科技发展只算得上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人们生活来看,手机、电脑的配置更高了,一般来说,三年前出产的手机都跑不动当前的APP。但是,其它东西几乎没有变化,比如电磁炉、洗衣机、传统空调、传统电视、汽车等等,还是“老里子”,谈不上日新月异。事实上,近十几年来,科技进步最快的是计算机科学。其他大部分学科都处于缓慢或停滞的状态。理论进步慢如蜗牛,工程技术进步大多竟是在吃上个世纪老本!
纵观中国经济、制度、文化等发展史,横看全球科学创新的地域特征,中国不由生出一种“东风借与周郎”的感觉。“形势逼人,挑战逼人,使命逼人。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需要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诚然!在科技基础研究普遍缓滞的大背景下,中国正当扬鞭奋蹄,勇当科技创新的弄潮儿,“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引领科技发展方向,肩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勇做新时代科技创新的排头兵。” 成为创新高地不仅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更是量变引起质变的过程。唯有抓住机遇迎难上,才能实现科技创新;唯有合作共赢懂“慎独”,才能做到风骚独领。
“自力更生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奋斗基点”,自立于此基点,在科技创新的国际登山比赛中,我们的人才无“会当凌绝项”的胆识则难以“一览众山小”。世上本没有创新高地,人才去攀登多了,才成为了高地。(陈富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