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湛江旧称广州湾,地处粤桂琼三省区的交界地带,拥有优良的深水大港。改革开放前,湛江是广东第二大城市,经济实力位居全国中等城市前列,一度与青岛齐名。
然而,今天的湛江已从当年的广东第二城变成了广东的四流城市,GDP排到了全国百名开外,甚至不如隔壁建市仅仅几十年的茂名。
湛江为何会落伍?背后的原因又有哪些?建国后,湛江是全国少有的集港口、机场、火车于一身的城市,高校数量仅次于广州,有着“北青岛、南湛江”的美誉。1984年,湛江被列入第一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享受灵活的开放政策,成为广东对外开放的重点地区之一。可以说,湛江无论是底蕴或是机遇都与青岛处于同一起跑线上。
可如今,青岛已是我国北方第三城,2020年GDP达到1.24万亿,位列全国第13位。 相比之下, 湛江GDP仅有3000亿出头,仅为青岛的四分之一。
青岛有“五朵金花”(海尔、海信、青岛啤酒、澳柯玛、双星)绽放,奠定了品牌之都的根基。而湛江能拿得出手的只有农副产品,台湾凤梨被禁之后,徐闻的菠萝一夜成名。
那么,曾经与青岛齐名的湛江为何在改革开放后如此失落呢?
坐拥诸多区位优势和国家优惠扶持政策的湛江,一手好牌打得稀烂,经常被人讥笑烂泥扶不上墙的湛江,又是怎样渐渐落后了的呢?
经常挂在湛江人嘴边的借口就是,湛江是军港限制了发展。青岛人马上反唇相讥,青岛不也是军港?
1992年,湛江全市处于“海关不把关,边防不设防,打私办变成走私办”的状态,变成了走私天堂。疯狂的走私终于在1998年招来了国家层面的重拳打击。
98走私大案之后,湛江的工业、农业和投资环境都受到了严重的打击,经济瞬间陷入到沉寂之中。
港口,铁路运输相继被邻近广西省大幅超越,湛江的区域地位动摇了,即使广东省出台政策希望湛江能成为粤西带头大哥,但从机场建设命名上的自私自利表现,单打独斗排斥合作的半岛人行事风格,注定湛江没有多大的发展前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