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企事业单位财务人员: 随着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也呈多发、高发态势。 其中,部分企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特别是个体、私营企业财务人员因防范意识 相对薄弱,财务管理规定执行不严格,成为诈骗分子的主要目标群体,针对财 务人员的精准诈骗时有发生。该类诈骗一旦发生,造成的经济损失相当惊人, 动辄几十万甚至达到千万。当前,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主题活动,茂名市 反诈骗中心针对高发电信网络诈骗类型开展针对性滴灌宣传,切实守护群众钱 袋子。因此,请你们务必认真阅读此信,增强识骗防骗能力,保护好个人和集 体的财产安全。 一、诈骗分子的基本手法和套路 (一)盗取工作号。骗子混入财务人员的QQ群、微信群,通过发送木马软 件盗窃群中人员的账号、邮箱、密码等重要信息。 (二)潜入工作群。盗取账号后诈骗分子会借机潜伏在单位、公司内部工作 群里偷看聊天记录,了解、熟悉公司的人员组织架构和业务工作流程。 (三) 精准实施诈骗。诈骗分子将自己的账号改为与公司老板或领导相同的 头像和昵称,冒充公司老板、负责人向财务人员发送转账汇款指令。利用受害 人因为敬畏而不敢跟领导核实信息实施诈骗。 二、此类案件真实案例 今年以来,我市发生诈骗财务人员的案件共5宗,诈骗金额共计386.6万 元。我们编辑了两宗较为典型的案例供大家学习。 案例一:2021年3月17日9时许,茂名市某建材贸易公司会计陈某芳的 QQ邮箱收到一份邮件, 邮件是一个QQ昵称为其公司老板王某所发, 会计陈某芳 误认该QQ账号是老板的QQ, 邮件内容是叫事主添加一个QQ群号入公司办公群, 事主用自己的QQ号申请加入该群。通过后,该群组有6名成员,群内成员QQ 昵称均为该公司员工名字,这群所谓的“同事”在群内谈论客户事宜,后其“老 板”在群内发了一个银行凭证回执单文件,并让其打开跟进查询该笔款项是否 到账,事主点击打开文件,显示是一个工商银行账号往公司账号汇款46万元, 事主通过网银查询该笔款项并未到账, 并将情况在该QQ群反馈给 “老板” 。 “老 板”告知该款项因执行“T+1”汇款方式次日到账,随即“老板”称有一笔14.8 万元急款需要汇款给客户,事主操作完成14.8万转款后向“老板”反馈;接着 “老板”又让其将余款27.8万元转到另一建设银行账号,事主随即转款27.8 万元。最后,事主电话询问老板王某,遂知被骗,共损失42.6万元。 案例二: 2021年3月24日上午9时许, 化州市某劳务公司财务陈某霞接到 一个陌生电话,对方自称其是中国银行工作人员,负责公司对公账户年审业务, 叫事主准备年审材料,并添加一个QQ名为“李经理”的人,“李经理”把事主 的QQ拉到一个QQ群,群里有陈某霞公司的经理“苏某”,后“李经理”主动 退群,苏某在QQ群上说因正在开会不方便接听电话,叫事主联系“周总”,并 交代“周总”已于昨天和公司谈好合作项目,到时要将合同保证金转给“周总” 公司,还发了一个电话号码给事主联系。事主联系“周总”后,“周总”提出 立即打合同款。不一会,公司经理“苏某”就在群上发信息说已收到198万合 同款,并给事主发了一张电子收款单截图,并叫事主立即从公司账户支付80万 元到对方收款账户,事主立即汇款,后经询问经理苏某,发现被骗。 三、防范方法 (一)不轻易相信QQ、微信等即时通讯消息,要严格执行财务制度,转账 汇款操作前,务必当面核实或电话联系单位、公司负责人,确认身份和转账汇 款事由,对对方提供的陌生账号尤其是私人账号更应该提高警惕。 (二)定期对工作电脑和手机进行杀毒、不定期更换密码。尤其是财务人员 使用的电脑应安装必要的防护杀毒软件,不要胡乱点击陌生的链接、网页。 (三)加强防骗知识的学习,提高防范意识,注重做好日常通信中的保密工 作。在日常工作、生活联系中,应当避免使用邮件、QQ、微信等网络通信工具 传送单位、公司重要资料信息,避免信息泄露。再次提醒大家时刻保持警惕之 心,因为如果被骗,损失的不只是单位、公司的财产,更有可能构成玩忽职守 罪,葬送自己的前程。 (四)一旦被骗,立即拨打110或反诈专线96110,早一点发现,早一步报 警,就能多一点增加止付挽损的可能。 茂名市反诈骗中心 2021年4月9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