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轻人“抗拒”进工厂,制造业遭遇“用工寒冬”究竟该如何破局?
如今,一提到“进工厂”,很多年轻人就会本能地抗拒。满脸苦大仇深的表情,抵触的情绪不言而喻。而工厂的“声誉”,也是一年不如一年。但凡提及工厂,通常都伴随着一些不好的“评价”,像是“进工厂如同蹲监狱”、“上个厕所被人催”、“睁眼就加班,闭眼进了ICU”,那些打工的小管理,线长,主管,经理等等以为自己是老板,总之工厂在很多年轻人心目中的形象,只需要四个字形容:“地狱深渊”。
工厂越来越难招到工人,这也使得我国的制造业遭遇了“用人寒冬”。尤其是今年,伴随着美国“通胀”加剧,美国民众掀起了中国产品的抢购浪潮。很多工厂可谓是马力全开,但依旧赶不完订单。
究其原因,还是人手不足。哪怕是提高待遇、工资,依旧招不上来足够的工人。如果长此以往下去,我国制造业很可能会逐渐“萎缩”,让出“全球工厂”的头衔。面对这种有订单,没工人的尴尬,中国制造业究竟该如何破局呢?
年轻人的“幸灾乐祸”,或许为时尚早
一谈到工厂招不上工人,有部分年轻人会忍不住幸灾乐祸,心想“工厂招工难,实属‘活该’。”为什么幸灾乐祸,原因很简单,因为很多工厂,并不尊重工人,甚至表面上工人加班是自由的,但实际上有太多的“手段”、“算计”,迫使工人不得不加班。
工人并不“傻”,对工厂的“算计”一清二楚,只是迫于形势,不得不忍气吞声。但心中的“怒意”却长时间在胸中酝酿。但凡有机会,哪怕是一番幸灾乐祸,也能暂时舒缓压抑的内心。不过,工厂真的缺人吗?目前来看,缺人的主要是一些中小工厂。对于大工厂而言,未来恐怕并不会像很多人想象那样,大批量缺人。
制造业缺人,是因为给的工资“并不高”
中国制造业缺人,其实是一种“假象”。本质上,缺少的并不是人,而是“高薪岗位”。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送外卖、跑滴滴,在外风吹雨打也不愿意进工厂?原因很简单,因为送外卖、跑滴滴,包括送快递等等。只要肯吃苦,一个月七八千并不难,上万元不是梦,甚至运气好些,一个月能赚到一万四五甚至更高。
可如今工厂里的“工资”才多少?坦白地讲,大部分中小型工厂,不加班的情况下一个月也就四五千。即便拼命加班,把自己累得半死不活,拿到手里的工资也只有六七千。一些效益好一些的工厂,每天12小时到16小时往上硬扛,一个月下来也就一万三四。
坦白地讲,在工厂“拼命”,还不如自由自在地送外卖、跑滴滴赚钱。国人当中,怕吃苦的不少,但更多的国人不怕吃苦,怕的是吃苦还没钱赚。只要有钱赚,月薪过万,工厂绝不会愁到招不上人。
所以,工厂除了需要优化管理,让管理变得更人性化之外。关键是,工资到底能不能给到位。工资收入“能到位”,招人不难,留住人同样不难。相反,再想凭借四五千、五六千留住工人,那就真的有点“看不清行情”了。这个工资水平,在别的行业能够比工厂更轻松地赚到,凭什么还要进工厂呢?吃苦,得有回报。
所以,工厂想要破掉“用工慌”,除了改善生产线,大量引进无人机械化生产之外,同时也要考虑一下提升工厂工人的待遇和尊严感,把工人真正“当人”看待。相信有这两项改变,中国制造业不会失掉“世界工厂”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