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用前工业化思维看当前人口问题 李俊
一直以来,都有两种观点彼此交锋,一种观点认为人口数量少有利致富,另一种认为人口数量多反而有利致富。造成截然不同的看法,主要原因是看人口问题角度不同,前者是前工业化视角,后者是工业化视角。
农耕时代,能够养活多少人,通常都是依靠耕作土地面积数量。一个村庄里,要是人口数量增加,那么人均耕地面积可能就会变少。虽然人们也可以通过开荒方式增加耕地数量,但是生产力工具的限制,所以这个难度也是很大。
一个村庄人口数量过多,就会面临耕地面积不够。人均耕地面积下降到某个临界点,这个村庄就有一些人面临饥饿,他们只好背井离乡,选择到人口稀少的地方落根。几千年的农业社会里,人们积累的经验就是,人多地少就会贫困。
生活在前工业化社会的人们,他们观察到现象就是,人口数量多,人均耕地面积就少。一个人拥有大片土地,那么就可以种植粮食、种植果树等,到时收获就是满满的。一个村庄人均耕地面积多少,往往决定这个村庄人们生活水平。
如果没有工业化,人们需要分散居住,否则就容易发生饥饿。当时,粮食运输成本很高,所以很难做到长距离的运输。农业社会里,城市人口规模通常都不会很大。要是人口规模过大,就面临粮食方面的压力。
工业化社会之后,有了工厂,生产方式发生很大变化,需要人们集中在一起干活。工业品销售方面,也需要人口聚集在一起。人口数量达到一定规模,就可以细化分工,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耕地时代,大家都是搞种植,一个人创造的财富,往往是耕地面积决定。生产率提高之后,很低比例人口从事农业,就可以解决人们吃饭问题。大部分人从事的工作,往往和种植业无关。
技术进步之后,农业生产方式也发生很大变革。寒冷的北方,也可以利用技术种植热带农作物。很多农作物都可以从室外搬到室内,在水泥板上搞种植已经不是什么难题了。因此,生产效率提高之后,单位面积土地对人口数量承载能力,有可能是之前的几十倍,甚至更高。
现在生产模式是讲究规模经济,人口数量多往往成为一种优势。人口数量多有利形成规模,有利分工,降低人均分摊成本。有了人口数量方面优势,并不等于这个地区经济一定繁荣,毕竟决定因素有很多。
一个国家人口数量少,就很难形成强大供应链,对外部市场依赖程度会很高。如果人口数量有限,分工方面就无法做到深度。中国供应链的强大,主要是有14亿人口,能够实现分工方面的细化。如果一个国家人口数量不多,供应链方面就需要依附人口大国。针对人口数量和供应链之间关系,到时有篇幅专门来讲。
人口数量多,可能带来拥挤,这是很多人的感受。我们面临地铁的拥挤,感受人口数量多而带来不好的体验,可是人口数量减少的话,可能连坐地铁的机会都没有了。享受人口数量多的好处,肯定也需要承担一定的代价。
我们对人口方面的认识,一是不能用前工业化角度看当前人口问题,也不能用工业化角度看农耕时代;二是人口数量多有好处,但是也有代价,关键收益是否高于成本。享受农村生活的安静,可能就需要承担各种不便利的代价。
进入工业化社会,地球对人口承载数量大幅提高。要是回到打猎时代,地球可能养活不了10亿人,但是随着技术不断进步,可能几百亿人,甚至更多都是没问题。我们现在担心问题并不是全球人口过多,而是未来人口数量可能会出现下降。
不要简单化谈论人口数量问题,而是放到具体环境之中。人口数量多是优势,对应是工业化社会,要放在农耕时代,可能就不是。 2021年8月4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