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JRDB 于 2021-8-20 10:45 编辑
道路拓宽了,公园建起来了 河堤整治好了,水更清了 绿化更多了,篮球场和百姓舞台也有了 这条村,日渐焕发出新村活力、安居的喜人景象,村民尽享嬗变带来的幸福。
一幅美丽宜居的乡村画卷徐徐展开
 村庄焕上“新颜值” 
走进白石村,入眼的便是一条条干净的水泥道、一排排明亮的太阳能路灯、一幅幅闪眼的党建宣传画,绿意盎然的菜园子、人来人往的文化广场,村民们或休闲漫步或健身锻炼、孩童们围在老人身边打闹嬉戏,其乐融融…
环境治理方便了村民生活,提升了村民生活品质。
沿着蜿蜒的村路走去,蓝天白云之下,山峦叠翠,河流清澈,白墙青瓦间透露着浓浓的田园气息,亭子、花圃等组成的景观小品,传递着淡淡的乡愁,幸福廊桥步道静静地围绕在农田的四周,每户庭院都种上了花草…形成了独特的传统村居风情。
优美整洁的环境使这里摇身一变成为村民休闲“打卡地”。
白石村委会位于电白区黄岭镇的西北部,下辖14条自然村,全村在册总户数1279户总人口约5936人。全村总面积6.3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620亩。
近年来,村委会扎实开展“拆危清残治脏除乱”村庄清洁集中行动,按照“拆”“整”“清”“改”“管”五字标准,重点实施生活垃圾治理、污水治理、厕所改造、村容村貌提升等专项行动,解决农村垃圾乱倒、污水横流等短板问题,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提高了农民的生活质量。
为村民游客提供健身、亲水、游乐等多功能休憩区。
截至目前,村委会拆除危房、旧泥砖房、废弃旧屋、猪栏、牛舍共254间面积约15960平方米;拆除乱搭乱建、违章建筑12处;清理生活垃圾108处,清理沟渠池塘溪河淤泥、漂浮物和障碍物共计516处约2000米;整治生活污水1246户、水体污染26处。
白石村实现“颜值”蜕变,只是村委会推进人居环境整治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村委会依托美丽乡村建设和环境卫生整治行动,彻底清除村庄内道路旁和房前屋后乱堆乱放的柴草、生活垃圾,清理整治河道,新建了沿河步道、河道防护栏、文化综合楼、文化广场、百姓舞台、党建长廊、分散式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安全饮水水管、LED路灯、灯光篮球场、公共厕所等公共服务设施。
自2016年来,村委会共投入资金约1600万元,建设民生工程16项,包括建设桥梁2座、完善学校基础设施2处、完成村道路硬底化工程12条自然村约6800米、安装路灯475盏,建设了13座标准化污水处理池、10个文化活动广场、12座垃圾屋、7个公厕;实现了通讯网络、无线广播全村覆盖,14条自然村的安全饮用水流进家家户户。
产业奏响“富民曲”
建设美丽乡村,既要注重提升“颜值”,还要注重涵养“气质”,更要带动“美丽经济”。乡村的振兴,要依靠产业的支撑,产业是贫困群众高质量脱贫不返贫的“压舱石”,是“管长远”之策,只有发展产业才能带动村民日子越过越红火。
一片片的禾苗,希望在田野上。
近年来,村委会以产业兴旺为突破口,以产业扶贫为主渠道,充分发挥“特色产业+合作社+贫困户”引领作用,大力鼓励经济能人返乡创业,指导服务各村产业发展,把绿色生态作为“底色”,让“一村一品”成为“特色”,让强村富民检验“成色”,促进了产业发展和脱贫攻坚深度融合,做到了产业发展和脱贫攻坚同步推进。
截至目前,村委会组织村民投入了199.6万元参与“合作社+温氏集团+省龙头企业+农户”合作模式的冠美现代化生态养殖基地(养猪)项目;通过珠海万山区对口帮扶政策投入了183.2万元建设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收益100%用于有劳力贫困户分红;2020年结合当地淡水资源丰富优势,投入了80万元建设现代化水产养殖示范基地,发展水产养殖业。当前已解决100户284人脱贫问题,全村人均收入已达1.7万元,成功实现退出贫困村。

守好初心“父母官” 大干部、小干部,带领群众致富的就是好干部;大支部、小支部,实现村强民富的就是好支部。
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周广寿带领“两委”干部搞卫生、扫垃圾。
环境变美了、产业发展了、村民生活富裕了...白石村委会村容村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大变化,来之不易的幸福要归功于“两委”干部和广大干群齐心合力。这些“父母官”辛勤付出,一心谋发展,真心实意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谋福利,其嬗变,更离不开村民共同努力拼搏。
近年来,村委会结合当前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大课程,从村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入手,以环境综合整治为基础,以产业振兴为突破,以党建引领为抓手,立足资源禀赋、深入挖掘潜能、厚植发展后劲,按照“党建+美丽乡村”定位,大力提升村庄环境面貌和村庄文化品质,以党建引领激发内生动能,确立村干部和党员责任片区,采取党员及村民代表联户模式,宣政策、察民情、化矛盾、凝民心。
截至目前,村委会投资了41万元扶贫资金升级改造便民活动中心;投入了5.5万元建设党建宣传文化广播系统,真正让“党的声音进万家”;投入了12万元提档升级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一河两岸党建红色文化、感恩亭、幸福廊等,打造群众感恩教育、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美化乡村环境同时,提振脱贫信心。
有种幸福叫白石生活
如今的白石村,随时可见一派怡人景象:清晨,老人们漫步在林荫绿道,呼吸清新空气;黄昏,孩子们活跃在院前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白天,村民们劳作在绿意盎然、长势喜人的美丽田园;夜晚,村民们聚集在房前屋后、议事长廊,泡茶、聊天、享受天伦之乐…
山环水绕,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生机勃勃。
图文 / 电白区新闻中心全媒体记者 李峰 杨腾飞 -------------------------------- 今日电白编辑部 编辑:杨伟盛 版式:何伟 终审:赖广昭 总监:陈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