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扫码登录更安全

登录 | 注册帐号 | 找回密码

茂名论坛

  • 关注抖音号
  • 关注公众号
  • 下载APP
  • 扫码关注抖音号
  • 扫码关注公众号
  • 扫码关注APP
快捷导航
查看: 6440|回复: 31

[民生百态] 茂名佬游元、明、清最高学府--北京国子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9-13 08: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国子监坐落在北京东城区安定门内,是我国现存唯一一所古代中央公办大学建筑。

北京国子监始建于元朝大德十年,是我国元、明、清三代国家管理教育的最高行政机关和国家设立的最高学府。与孔庙和雍和宫相邻。

国子监街两侧槐荫夹道,大街东西两端和国子监大门两侧牌楼彩绘,是北京仅存的建有四座牌坊的古建街。

国子监作为古代中央大学,历来倍受国家重视,多有修建,尤其经明永乐、正统年间分别进行的大规模修缮和清乾隆年间增建辟雍后,形成了今天的建筑规模和格局,占地面积为2万7千多平米。建筑坐北朝南,中轴线依序为集贤门、太学门、琉璃牌坊、辟雍、彝伦堂、敬一亭。主体建筑两侧有“二厅六堂”、御碑亭、钟鼓楼等,形成传统的对称格局。前院东侧有敬持门与孔庙相通,构成“左庙右学”。国子监大门名集贤门。门内东西两侧有井亭。二门名太掌门,门内左为钟亭,右为鼓亭。门北甬道中有一座琉璃牌坊,高大华美,三门四柱七座,是北京唯一一座专为教育设立的琉璃牌坊。牌坊正背两面刻有“圜桥教泽”、“学海节观”,均系乾隆皇帝御书。牌坊上覆黄色琉璃瓦,以示皇家向学重教的传统。坊内左右为黄琉璃瓦重檐碑亭。北为主体建筑辟雍。
明朝由于首都北迁,在北京、南京分别都设有国子监,于是设在南京的国子监被称为“南监”或“南雍”,而设在北京的国子监则被称为“北监”或“北雍”。
国子监大门西侧,国子监街西口有国子监的牌楼。
地址
北京市东城区国子监街15号
1-5

1.jpg


2.jpg
 楼主| 发表于 2021-9-13 08:05 | 显示全部楼层
3.jpg
4.jpg
 楼主| 发表于 2021-9-13 08:06 | 显示全部楼层
5.jpg
 楼主| 发表于 2021-9-13 08:06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子监太学门,又称聚贤门,意思就是汇聚天下所有贤能的人。太学门的门框和柱子都是黑色的,而国子监的黑门代表才,此才非彼财,这里没有门槛是用了孔子儒家的思想:“有教无类”,即在这里不分贵贱,只要你有才品德好就可来此上学。国子监里面是凹进去的,是皇帝不希望才往外漏,所以这里有聚才之意,民间也有:行尽世间万里路,不如国子监走一步之说。
国子监是元明清三代国家设立的最高学府和教育行政管理机构,又称“太学”“国学”。国子监整体建筑座北朝南,为三进院落,中轴线上依次排列着集贤门太学门,琉璃牌坊,辟雍殿,彝伦堂,敬一亭。
6-9


6.jpg
7.jpg
 楼主| 发表于 2021-9-13 08:07 | 显示全部楼层
8.jpg
9.jpg
 楼主| 发表于 2021-9-13 08:08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子监二门内的这座大型琉璃坊牌坊,是北京唯一一座专门为教育而设立的牌坊。牌坊正背两面刻有"圜桥教泽"、"学海节观",均系乾隆皇帝御书。牌坊上覆黄色琉璃瓦,以示皇家向学重教的传统。牌坊位于集贤门内,乾隆四十八年建造,是三门四柱七楼式,这三道门代表人间三宝:福禄寿,四个琉璃瓦柱子代表功名利禄,上面大大小小的房檐,代表天上的北斗七星,每个门洞上方雕有汉白玉的莲花钉有喜得连科的象征,柱子上方的黄色小葫芦象征高官厚禄,这三道门是文官走左,武官走右,皇帝走中间,而中间的门叫龙门。所以古话说:十年寒窗读,只为跃龙门,说的就是他了。

走过太学门,就是国子监二门内大型琉璃坊牌坊,它是北京唯一一座专门为教育而设立的牌坊。正反两面横额均为皇帝御题,是中国古代崇文重教的象征。是三间四柱七楼庑殿顶式琉璃牌坊,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正面额书“圜桥教泽”,阴面为"学海节观"。

乾隆四十九年设立的琉璃牌楼,上面有乾隆帝亲笔题的"圆桥教泽"4个字。
10-14

10.jpg


12.jpg
 楼主| 发表于 2021-9-13 08:08 | 显示全部楼层
13.jpg
14.jpg
 楼主| 发表于 2021-9-13 08:09 | 显示全部楼层


琉璃坊两侧跟孔庙一样,也是苍松翠柏遮掩下的碑亭和钟鼓楼。
15-18

15.jpg


16.jpg
 楼主| 发表于 2021-9-13 08:09 | 显示全部楼层
17.jpg
18.jpg
 楼主| 发表于 2021-9-13 08:10 | 显示全部楼层


辟雍
辟雍可以说是世上唯一一座专门供皇帝讲学用的宫殿;建筑形式独一无二。
辟雍建于清乾隆48年(公元1783年),是座四四方方建筑,通高34米,除石基外,全部为传统的木质结构。大殿为两重屋檐,上覆黄色琉璃瓦,檐角翘起,四条屋脊直达顶部,顶端做成圆型,铜包鎏金,既所谓四角攒尖,鎏金宝顶式建筑。大殿正面屋檐之下,高挂着乾隆皇帝书写的“辟雍”匾额,这块华带匾边框为七彩 九龙 祥云圆雕,其精美程度在
北京的名匾中也是极其罕见。辟雍四周建有围廊,红色檐柱、廊柱多达数十根,柱间建雀替,大木构架绘以最高等级的“金龙和玺”彩画。四面开门,门窗装饰三交六碗菱花图案。高大的石基下建水池环绕,池岸用汉白玉做护栏,构成“辟雍环水”的古代形制。池水之上东南西北各建一座石梁桥通达四门,连接内外,构成了辟雍的独特建筑风格,体现了辟雍深邃的历史内涵。“辟雍”一词起源于我国三千年前的周代,据史料记载“天子之学曰辟雍”,辟雍四面环水,是周天子学习、议事的场所。辟雍最早是建在湖心小岛上的大房子,周边是水,水的外边是树林,天子不仅可以在里面学习文化政治知识,还可以在四周捕鱼狩猎,古时所谓“礼、乐、射、御、书、数”六艺都可以在这里学习演练,是一处即安全又安静的好地方。也正是由于这种优美的自然环境,决定了它的名称。据汉代蔡邕解释:辟雍的“辟”字与玉璧的“璧”通用,就是指周边的水环绕一周,湖水清澈透明,形成圆型,就像一块无暇的玉璧;“雍”为水中陆地;而“辟雍”这座大房子就建在上面,是玉璧的中心,所以取名辟雍。

辟雍是国子监的中心建筑,建于中轴线中心一座圆形水池中央的四方 高台 上,是一座方型重檐攒尖顶殿宇。四面开门,设台阶六级。辟雍周围环绕著长廊,四面架设精致的小桥横跨水池使殿宇与院落相通,这种建筑形制象征着天圆地方。辟雍是一个高34高的正方形大殿,大殿长宽各17.6米,总面积310平方米。旁有汉白玉护栏。

辟雍殿,建于乾隆四十八年,是国子监的中心建筑,是专供皇帝讲学的宫殿。
19-24

19.jpg


20.jpg
 楼主| 发表于 2021-9-13 08:10 | 显示全部楼层
21.jpg
22.jpg
 楼主| 发表于 2021-9-13 08:11 | 显示全部楼层
23.jpg
24.jpg
 楼主| 发表于 2021-9-13 08:12 | 显示全部楼层


走过宽阔的石桥,踏上六级台阶,跨过高高的门坎,进入殿内。殿内井口天花,正面以龙彩绘;无梁无柱一览无余。其实,辟雍殿内并非无梁,而是采用斜角架梁的办法。当年刘墉他们在内部结构的设计中,四角位置原设计有四根立柱做支撑,该设计上报乾隆帝审批,乾隆批转户部尚书和珅审议,和珅提出:可不可以把四根立柱去掉,改成斜角架大梁的办法。这一提议立即被采纳。仅这一项改动,即节省了4400两银子,又使殿内没有柱子遮挡,整体显得更加宏伟宽敞,结构更趋合理,而且造就了辟雍殿内穹隆顶的特点。看来和珅虽是个大贪官,但也确有过人之处。

据记载为乾隆末年所建,设计者正是大贪官和绅,而主持建造的则是刘墉刘罗锅。这座大殿绝妙之处在于殿内没有一根立柱,落力点全部在四周的柱子上,这也反映了设计者和绅的聪明才智。辟雍是皇帝讲学的场所,据记载乾隆在辟雍建好的第二年春天就在这里讲学,殿内是皇亲国戚及高级官员立于两旁,而一般官员与学子们只得在殿外听讲,当时没有扩音器,只能靠传话的方式传到殿外。当然讲学时间很短,只是一种形式,表明皇帝重视教育。乾隆皇帝之后,每逢新帝即位,都要来此做一次讲学,以示中央政府对高等教育的重视。
25-27

25.jpg


26.jpg
 楼主| 发表于 2021-9-13 08:12 | 显示全部楼层
27.jpg
 楼主| 发表于 2021-9-13 08:13 | 显示全部楼层


彝伦堂原名崇文阁,建于元代(公元1313年),是国子监藏书的地方。后来明朝永乐年间重新翻建,改名“彝伦堂”。大堂中门上方“彝伦堂”横匾,则是 清康 熙皇帝题。在辟雍未建之前,皇帝到国子监讲学,都在彝伦堂正中设置宝座。彝伦堂东门是国子监祭酒和司业设座的地方,学校遇有重大活动,也在彝伦堂举行。 比如历届科举考中进士,由一甲,也就是前三名的状元、
榜眼、探花率领,祭孔后到国子监彝伦堂东门拜谢“恩师”。当然,这些进士不一定都是国子监的学生,但最高学府的校长、副校长是全国老师的代表,也就具备了这一恩荣。然后还要进行“释褐簪花”之礼,既众进士从此脱下粗布的百姓衣服,换上官服,并由祭酒、司业亲自在前三名的头上插金花,是一种非常荣耀的礼仪,过后祭酒还要赐宴,与所有中进士的学生们把酒庆贺。

彝伦堂了,它是学校藏书的地方,这个地方有时候会有展览,但我去的时候是大门禁闭的。彞伦堂最东边是东讲堂,它是大学校长、副校长升座办公的地方。彞伦堂前面是一个灵台,也就是露台,它是国子监召集监生列班集会的地方。在灵台正前方是孔子的行教像。
28-32

28.jpg


29.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帐号

本版积分规则

友情链接: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快速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