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清信^0^ 于 2021-10-13 22:33 编辑
最近,一则关于深南高铁的新闻登上了广西各大媒体头条,兴奋点在于“以后南宁至深圳的路程将缩短至2个半小时”,和南宁至桂林用时接近,让广西人民沸腾了。 1· 深南高铁广东段要动了? 事情是这样的。几天前,广东省人民政府印发了《广东省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十四五”发展规划》,下面简称《规划》。 
根据《规划》,深南高铁(新机场至省界段)已纳入广东省“十四五”规划建设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表,为干线铁路,新建里程为211公里,总投资357亿元。 
同时,“十四五”期间,广东将建设深南高铁(新机场至省界段)及广湛高铁与深南高铁茂名至岑溪连接线。

信息量有点大,但是,你只要捕捉到一条信息即可:让大广西最兴奋的深南高铁。 2· 建设只有广西一头热? 有没有发现,关于深南高铁,广西修建快马加鞭、如火如荼,动态实时更新,而广东却不徐不疾?不仅报道少得可怜,相关部门的回复也模棱两可。 早在2019年,深南高铁广西段就开工建设了,但是并没有以深南高铁命名,而叫南玉铁路(南宁至玉林铁路)。 根据最新的报道,截至当前,南玉铁路全线路基土石方工程累计完成65%,计划2023年开通运营。 反观深南高铁广东段,直至现在《广东省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十四五”发展规划》才开始提及,并没有明确的开工建设时间。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深南铁路对于广西和广东的意义完全不一样。 对于发展滞后的广西而言,深南高铁是加强两广互联互通,加速广西融入粤港澳大湾区重要交通枢纽,战略地位可想而知。 而广东财力雄厚,并拥有超级强大的铁路网,深南高铁在广东虽然重要,但更像一个补充线路,自然地位不一样。 怎么说呢?深南高铁对广西和广东的意义,一个是普通人手上的香奈儿,珍贵无比。一个是富人手里的爱马仕铂金包,人家可能用来买菜。 3·“东融”是不是更有戏了? 在众多媒体的报道中,都把深南高铁看作是广西“东融”的重要通道之一。但是,深南高铁能肩负起这个历史重任吗? 我们来看看广西的“东融”计划是什么? 2004年,我们大广西提出了“东靠西联、南向发展”的思路,去翻翻当年的官方媒体就可以看到,广西代表团频频访问广东的新闻。 在随后的2018年,我们大广西对发展战略进行了再梳理,提出“南向、北联、东融、西合”全新发展战略,虽然口号略有不同。 但是,不得不承认,在东融和承接广东产业转移上,广西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成果远远不如湖南。 因为,广东产业转移期间,广西没能建立起与广东直接对接的交通网:仅靠破烂的南梧高速公路(梧州到广州)及南宁到广东湛江的黎湛铁路连通,而但这条铁路当时还没能进行电气化改造,只能通行慢车。 直到2014年,连接南宁和广州的南广高速铁路才得以通车,但此时,广东已经不带广西玩了,转而去和湖南玩耍。这就是为什么,同一期“的湖南能承接了广东的产业转移的原因。 可能正是因为这样,广西吸取了当初“东融”的前车之鉴,大力推进深南高铁建设。但是,深南高铁能成为当年的“后悔药”吗? 一方面,深南高铁广东段建成直通车依然需要时间,另一方面,发现,深南高铁主要是客运线,这对两广经济往来、旅游等都有非常大促进作用,但是,对物流、工业发展作用有多大就需要再观察了。 另外,过去十多年里,广西“东融”上的未能抓住之前的黄金时刻,不仅仅是因为路。这和广西整体的发展战略有关。 不知道大家还有印象吗?在提出承接广东产业转移的那些年,广西同时在建设北部湾经济区、对接西江经济带。 但是,正如人的精力有限一样,我们大广西的精力和财力也是有限的呀,又要东融,又要向海,还要沿江,多线作战,容易顾此失彼。 结果就是,广西“东融”上虽然有桂东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和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但是,成果显然远远比不上湖南。 综合以上种种来看,过去的广西,路不通,自己又忙,“东融”的第一波黄金周期遗憾错过。 4·“东融”战略广西长路漫漫 近年来,我们大广西在“东融”上感觉又加速了,开建柳广铁路广西段、南深高铁广西段,同时大力度建设通往广东高速公路。 2020年底通车的广西大塘至浦北高速公路,形成南宁—钦州—玉林—茂名—珠三角地区间最便捷的高速公路动脉,为粤桂两省区增加一条更便捷的省际大通道。 
同时,在“南向、北联、东融、西合”的战略格局中,依然把“东融”排到重要位置,全方位拥抱广东,靠向大湾区。 但是,与十几年前的“东融”相比,当前的广西在“东融”路上竞争对手不仅多,还强。 一方面,广东为了防止产业空心化,限制了产业转移的力度。同时,为了平衡粤东粤西,而有意识地进行省内的产业转移,广东对广西这位“小老弟”热情不高。 另一方面,“东融”路上太拥挤,大家都想跟这位富裕的小伙伴愉快地玩耍,不仅有玩开了的湖南,海南也在靠近,甚至香港也在靠近。 10月6日,中国最牛、最有想象空间的都市圈——深港都市圈,正式诞生了。香港将拿出临近深圳的元朗区和北区的全部土地,一共300平方公里,设立“北部都会区”,融入国家发展大局,跟深圳、大湾区协同发展,共同建设国际创新科技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