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血染湘江渡,江底尽埋英烈骨。”87年前发生在广西的湘江战役是红军长征的壮烈一战,是决定中国革命生死存亡的重要历史事件。负责殿后的红34师在掩护主力红军渡过湘江之后,全师将士几乎全部阵亡。师长陈树湘受伤被俘,趁敌不备,忍着剧痛,毅然从伤口处伸入腹部抠出肠子,用力绞断,壮烈就义。不怕牺牲,背后是革命精神,是信仰力量。 回望百年党史,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使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革命战争年代,革命先烈在生死考验面前赴汤蹈火、视死如归。从“共产主义在中国必然得到光辉胜利”的李大钊到“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的方志敏,从“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夏明翰到“怕死不当共产党”的刘胡兰,信仰的力量如此磅礴,让人舍生命而不惜,置生死于度外。和平建设时期,英模人物在不同的岗位上坚守信仰、忘我奉献。从“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王进喜到“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杨善洲,从“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从病毒手里抢回更多病人”的张伯礼到“一心为民,把扶贫路当长征路”的黄文秀,信仰的力量化为报国为民的实际行动,树立起一座座精神丰碑。 如今,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凝聚信仰力量,赓续精神血脉,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正当其时。只有深入进行党史学习教育,准确把握中国共产党一百年的奋斗历程,才能够找到个人与历史之间的有效联结点,从中汲取开拓前行的信仰力量,从而更好地走向未来。一要深入学习党的百年不懈奋斗史,凝练党领导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成就、经验,深刻认识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社会主义道路、选择改革开放的历史必然性;二要深入学习党的百年理论探索史,解读党在不同历史时期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深化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的认识,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 工作;三要深入学习党的百年自身建设史,把握长期执政条件下党的建设规律,抓住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深刻领会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最鲜明的品格和最大的政治优势。 “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一百年来,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如火炬,又如明灯,照亮我们党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奋斗历程。百年前在国家危难之际,革命先烈挑起了他们的时代重担;百年后的今天,新时代的我们也要从前辈手中接好时代的接力棒,坚定信仰跟党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黄振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