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百年党史时,无意间读到了“英雄母亲”邓玉芬的故事,我不忍卒读、热泪盈眶。 邓玉芬是北京市密云县水泉峪村的一名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却在抗日战争这场救亡图存的伟大斗争中,把丈夫和5个孩子送上前线,他们全部战死沙场。一个接一个的沉重打击,邓玉芬都咬牙挺住了,春种秋收,做鞋做袜,照料伤员,样样都干在头里,她的家成为八路军和伤员的经常性住所。 同作为一名妻子、一名母亲,我的心中常常怀着对生活、对家庭的美好期盼和憧憬,能与丈夫长相厮守、相濡以沫,孩子要健康成长、平安喜乐。灯火可亲、家人在旁,是多么温馨有爱的一幅画面。我不敢去想象,不敢去深思,不愿意去接受,那到底是一个怎样艰苦残酷的时代,那到底是一群如何勇敢坚韧的人们,在那场救亡图存的伟大斗争中,母亲送儿打日寇,妻子送郎上战场,男女老少齐动员,为了民族独立和自由不惜抛头颅、洒热血。 后来,含泪拜读了革命烈士林觉民的《与妻书》,我再一次被这种顶天立地、无所畏惧的家国情怀震撼到,也更能理解革命先辈们舍小家为大家、舍小爱为大爱的无奈、悲痛与英勇、大义。纸短情长,纸轻义重,信中,是对残酷现实无奈悲愤的控诉:“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够”;是对妻子深沉的爱意和诚挚的劝慰:“汝体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是对理想大义坚定的选择和真切的表达:“汝幸而偶我,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中国!吾幸而得汝,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卒不忍独善其身。” 翻开浩浩汤汤的百年党史,多的是无私奉献、鞠躬尽瘁、慷慨赴死的革命先辈,看那面对死亡,高呼“共产党万岁”英勇就义的李大钊;火势蔓延全身,为避免暴露而放弃自救壮烈牺牲的邱少云;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正在喷射火舌的枪眼,壮烈捐躯的黄继光......据统计,从1921年至1949年,总共300多万共产党员为国捐躯。这是对革命理想信念凝重的诠释,正是这为国忘家、为公忘私的精神,“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初心”,推动中国革命取得成功,推动中华民族终得独立、中国人民终得自由。 党史仍在续写,过去倒下的先烈都是一座座立着的丰碑,辉煌的党史因无数个个体的微光而愈发耀眼。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交到我们这代人手里的接力棒,一定会拿得更加沉稳和自信。(林清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