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面推进共同富裕的新阶段,地处广东粤西欠发达地区的茂名,通过深入扎实推进分级诊疗改革,让病人“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县”,“花钱不多”依然能“把病治好”,在杜绝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上探索出一条新路。今天,人民日报在要闻六版右上重点位置,以“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栏目,刊发报道《钱花的少,照样治得好》,点赞分级诊疗的“茂名样本”。88岁的柯志超,在村口不小心摔倒,被确诊为股骨粗隆间骨折。儿女想让他到广州或茂名的医院治疗,可老人家一摆手,“哪都不去,就在化州治,钱花得少,照样治得好!”
化州地处粤西欠发达山区,距茂名市区40多公里。过去,由于医疗短板明显,当地人生病常去外地诊治。 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帮扶专家的指导下,化州市人民医院的医生对柯志超实施了侧开复位和钢板固定手术。3天后,柯志超就出了院,回到中垌镇卫生院又接受了一个月的治疗,如今已康复如前。 在茂名,居民看病市域内就诊已成常态。截至2021年上半年,茂名市域内住院率达97.1%;全市县域内住院率为92.3%,在广东省排名第一。茂名成为全省第一个所辖县全部实现县域内住院率超85%的地级市。 “近年来,我们持续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水平,均衡配置优质医疗资源,有序推进分级诊疗。”茂名市卫生健康局局长黄立红说。 走进信宜市怀乡镇卫生院,在原址重建的综合楼格外亮眼,门口挂着“信宜市第二人民医院”的牌子。医用房面积从之前的3000平方米增加到近5万平方米,开设11个临床科室,能施行骨科、普外等大部分常见病手术,并拥有CT、血液透析等医疗服务能力。 2020年,怀乡镇平梅村村民俞水英摔伤了腰椎。在怀乡镇卫生院,通过手术插管、做造影等,伤病得到有效治疗。 通过农村薄弱卫生院基本建设改造、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和改造升级等,茂名市乡镇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和村卫生站保障能力得到全面提升。据介绍,目前,全市所有基层卫生院均可开展一级手术,125家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成中医馆,每个行政村设有1个卫生站。 市县两级公立医院服务水平也得到提升。茂名市妇幼保健院成为三级甲等妇幼保健院。2017年以来,茂名还升级建设13家县级公立医院,提升建设5家中心卫生院为县级综合医院。各区(县、市)建成国家级重点特色专科1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10个、省级医学研究基地1个。 “完善医疗保障体系,努力让人民群众的健康大道宽又阔,是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应有之义。经过几年的努力,市县镇村‘分得开、各有位’的分级诊疗格局基本成形,‘大病不出县、中病不出镇、小病不出村’的目标基本实现。”广东省卫健委副主任黄飞表示。
这里的病人为啥留下来? 人民日报点赞分级诊疗的“茂名样本”
88岁的柯志超老人,在村口溜达时不小心摔倒,经村医送镇卫生院一查,股骨粗隆间骨折,马上转化州市(县级)人民医院等待手术。 病人心脏病高血压,肝肾功能还不好。儿女寻亲问朋,觉得最好还是尽快送广州,再不济也要到茂名市里。老人家一摆手:“就在这治吧,少花钱,少折腾!” 化州地处粤西茂名市以西40多公里的欠发达山区,儿女对当地医疗水平有疑虑不奇怪,而老豆(粤语:爸爸)的坚持也不是盲目自信——这边厢,来自南方医院的帮扶专家指导本地医生给他做侧开复位和钢板固定手术,那边ICU已做足准备严防万一。术后三天,柯志超安然出院,又回到镇卫生院新开设不久的康复理疗室接受气压治疗,当1个多月后记者来到时已行走如初。 近年来,像这种病人“留得下来、看得好病、花钱不多”的事儿,茂名分管文体卫生的市领导黄权眼见得越来越多,“欠发达地区的农村群众,外靠对口帮扶,内凭自力更生,辛辛苦苦脱贫奔康,往往一场大病就‘一朝回到解放前’,更谈何共同富裕?” 瞄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痛点,茂名坚持强基层、提能力,完善“双向转诊,上下联动”机制体系,越来越多“留下来”、“流回来”的患者,用鲜活的亲身经历,书写了一个个分级诊疗的“茂名样本”。 和柯志超一样,41岁的俞水英也选择了“留下来”,只是她就诊的医院更基层——茂名信宜市怀乡镇卫生院。 “那是去年我摔伤了腰椎,引发尿潴留,当时一查肌酐是1200多,熟人听了都说是尿毒症,以后可能要长期透析,把我吓坏了。”俞水英说,农村家庭经济条件本就不好,丈夫还是股骨头坏死干不了什么农活,自己以后再这样“无底洞”一样地用钱,日子不垮了吗?“幸好医院有从北方返聘来的专家,在手术中就给我插管、做造影,排除了肾的问题。经过引流,肌酐指标果然降了下来。” 打开手机定位,此地属于广东西北部、与广西交界的山区。“这要在以往生了病,本地人爱说‘钱多上广州,钱少到梧州’。而如今你看我,不但没跑那么远,甚至连信宜县城都没去,花了很少一点钱就给看好了。”俞水英庆幸地说,这跟医院近年来的进步分不开。 站在医院门外的三岔路口,面前一正一侧两栋楼,记录着医院发展的历程。正面的综合楼看上去很新,但那里恰恰是1952年成立卫生院时的旧址。2008年之后,茂名在省补助基础上配套2亿多元,重点改造全市80所薄弱卫生院,怀乡镇卫生院顺势新建投用了东侧楼群。2017年,广东升级改造粤东西北欠发达地区47家中心卫生院,怀乡镇卫生院作为服务周边30多万农村人口的中心卫生院又名列其中。拿着省市县三级下拨的1.8亿元,医院索性将正面已废弃的50年代老楼拆除,原址重建了眼前高大气派的综合楼,还加挂了“信宜市第二人民医院”的牌子。
如今的信宜市怀乡镇卫生院 如今,怀乡镇卫生院医用房面积已从“改薄”前的3000平米增加到近5万平米、350张床位;从以往除了切阑尾外基本做不了什么像样的手术,到分设11个临床科室,能施行骨科、普外等大部分常见病手术,并拥有了CT、血液透析等功能。借助各级卫健部门给的政策补贴,医院全方位多渠道柔性引才,其中,俞水英口中所说的“北方返聘来的专家”,正是退休后南下受聘该院“特聘教授”的邓永勤、郎会斌。 茂名市政协副主席、市卫健局局长黄立红告诉记者,通过“改薄”、标准化建设和改造升级等“几部曲”,茂名全面提升乡镇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和村卫生站保障能力。目前,全部基层卫生院均可开展一级手术,125间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成中医馆;每个行政村确保1间产权公有、配置规范的村卫生站,打通了落实分级诊疗制度的“最后一公里”,基本实现“小病不出村”。
高州市分界镇东方村委会卫生站村医董好为村民看病 2021年8月,茂名市人民医院ECMO医护团队和信宜市人民医院医护人员共同上演了一场“生命接力赛”。
那天黄昏,信宜市人民医院的医护人员在上班路上看到一位少女晕倒在路边,不时肢体抽动,但呼之不应、全身紫绀,立即进行胸外按压抢救并呼叫救护车。患者送至信宜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抢救后神志转清,生命体征一度平稳。但次日凌晨3时43分,她再次出现心脏骤停,经过全力抢救无效。经研判并与家属沟通后,医护人员立即向茂名市人民医院紧急求援。5时10分,茂名市人民医院抢救团队携ECMO到达,仅用33分钟就完成了体外膜肺氧合支持,随后将患者转运回院继续抢救治疗。 院长办公室里,17岁的蔡泓妙如今早已转危为安。当从广东省人民医院来此挂任院长的重症医学专家陈纯波道出,她的心脏最长一次曾有80多分钟完全停跳,六脏器衰竭时,蔡泓妙和妈妈一齐惊讶得张大了嘴巴,等回过神来时,早有泪珠溢出了眼眶。“感谢医院,感恩医生,有这么高超的医术,相当于让我女儿起死回生了。假设在茂名没救过来,几百公里再送到广州,肯定就没希望了。”
来自省医的陈纯波带领茂名市人民医院医护人员查房 在救治蔡泓妙的过程中,除了ECMO以外,呼吸机、血液净化、主动脉球囊反搏、血管升压药等一系列手段都要上,而且要配合好。“近年来,医院在不断提升硬件、引进人才基础上,又借力广东省人民医院的帮扶,着力提升多学科团队协作和综合管理能力。这次抢救就是一次全方位检验。”医院党委书记陈赞雄感慨。 分级诊疗,首要在“分得开”,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县,市级及以上大医院专攻疑难急危重症;分得开,关键要水平够。 因为年轻,茂名市的医疗资源基础相对薄弱。对症下药,茂名在“强基层”基础上,一方面建设市级高水平公立医院,建设区域医疗高地;一方面提升县级公立医院专业能力,打造县域医疗龙头。随着能力水平的整体提升,市-县-镇-村“分得开、各有位”的分级诊疗格局基本成型。茂名市卫健局副局长梁波说得好,市域内住院率高,首先是镇村基础打得好,然后县级比较强,市级医院再上了水平,最后一道屏障也稳固了。 “病人选择医院时,完全可以用脚投票,去哪里看,就看你的水平。”在我国公立医院的链条上,县级医院处在十分关键的位置。这几句看似浅显朴素的话,是茂名县级医院的“领头羊”——高州市人民医院用自身发展经历悟出来的道理。依靠多年来坚持不懈走“技术先行,人才‘造血’”的路子,高州医院从一家粤东西北欠发达山区县级医院,跃升为全国县级医院综合服务能力第一,心脏手术连续20年稳居全国十强。2021年3月,该院被确定为广东省第二期高水平医院重点建设单位,拥有省级重点专科5个、高校重点学科2个,入职博士22人、进站开展博士后研究13人。 柯志超老人刚送到化州市人民医院时,家人起初的不安,曾普遍存在于化州群众身上。“长期以来,化州市医疗卫生事业是在夹缝中生存。由于地形狭长,别说南边的茂名市区、东边的高州市,就连西北的广西玉林,骨科在全国也有一定知名度。相形之下,化州170多万人口,2016年县域内住院率只有72%,是茂名市患者外流最多的县(市),医保资金流失一度高达3亿多元。”市卫健局局长陈俊玮说。 这一困境,结束于2018年底开始的“组团式”紧密型帮扶。这个由广东省卫健委和省委组织部联合推动的改革机制,把省级南方医院的优质资源送到化州;“而且,在我们的设计里,不仅要帮扶县级龙头医院发展,还要进一步下沉基层,带动镇村医疗服务能力快速提升。”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党组副书记、副主任黄飞说。
在化州,“家门口的南方医院”已深入人心 这也是化州市卫健局和帮扶团队的共识。“我们的到来,不仅仅是为了帮扶人民医院,更是帮扶整个化州。”2019年12月26日,南方医院第二批“组团式”帮扶专家抵达化州,来自创伤骨科的张晟被聘为化州市人民医院院长。他经常带队前往化州市中医院做手术,还多次深入乡镇,最远去到80公里外的文楼镇、宝圩镇,为农村贫困患者免费治疗。 2020年5月21日挂牌成立的化州市医共体总医院,为这种设计初衷进一步夯实了制度底座。“说是总医院,其实不是一家医院,而是以化州市人民医院为龙头,3间县级公立医院、18家乡镇卫生院、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分院,再加上负责帮扶的南方医院和334间村卫生站,共同构成这样一个省县镇村四级,既‘分得开’,又‘连得上’的医共体建设模式。”化州市医共体总医院院长黄泽红解释道。 化州市医共体总医院成立后,距离化州县城30多公里的中垌镇卫生院成了它的“中垌分院”。走进院一楼大堂,墙上挂着一排化州医院的专家照片,他们或挂任分院副院长,或担纲科室主任、护士长,带着技术下沉的任务,每周固定时间下来坐诊;在医院3楼的5G远程诊室,患者查体、检验、检查、患者综述等情况“云”上高清共享,帮助院内医生和上级专家实现“面对面”会诊;在4楼康复理疗室,电动走立床、平衡治疗仪等现代化设备一应俱全,十几个在上级医院做完手术的患者,正在这里康复理疗……这一系列软硬件,共同构成了双向转诊,上下联动,“大病不出县、康复在基层”的医疗服务体系。
中垌卫生院的康复理疗室
化州医共体医院开展5G远程连线 这不,2020年底,满肚子疼痛不已的老梁,被村医上转到中垌分院。初步判定阑尾炎后,副院长刘付桂操刀给他做手术,打开后才发现是胆囊穿孔导致腹膜炎。虽在意料之外,刘付桂却没有慌张。他冷静地启动5G远程诊室,视频连线化州医院普外一、胸外科副主任蓝玉华。在后者“手把手”的指导下,刘付桂经过5个多小时的手术,顺利帮老梁切除胆囊,解决病根。所花医疗费,不到去化州医院的一半。 “组团式”紧密型帮扶以来短短两年多,越来越多的患者像柯志超和老梁一样选择留在化州,“家门口的南方医院”的宣传口号,逐渐写入当地各镇村群众的内心。粗略统计,全市近几年有5万病人回流。 茂名得名,来自古代名医潘茂名。这是一种特殊的缘分。据悉,2016年以来,茂名市域内住院率年年攀升,截至2021年上半年已达97.1%;下辖高州、信宜、化州等县域内住院也分别提升至96.6%、93.2%、87.3%,分列广东省第1、3、12位,均明显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接下来,要继续发扬勇立潮头、锐意进取的精神,在深化‘三医联动’改革、推进湾区医疗卫生协作、建设高水平医院、构建强大公共卫生体系、优化数字健康服务等方面,积极创新、先试先行,为推进全省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探索更多的创新举措、积累更多的有益经验,努力为建设健康广东作出更大贡献。”广东省卫生健康委主任朱宏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