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胜寺始建于隋代,至今已经有1300多年的历史,因地处五台山古代朝山必经之地,故称五峰咽喉。唐代艺凤元年,印度佛陀玻璃尊者朝台(朝拜五台山传统称朝台)至此亲见文殊菩萨现圣,于是返西域奉请佛顶尊胜陀罗尼经梵本,并译成汉语,奉旨敕建寺院于此。 尊胜寺为五台山面积第二大的佛教丛林。共有350间殿堂,玉佛五尊、樟木大佛五尊、彩塑佛像三百九十余尊。尊胜寺因佛顶尊胜陀罗尼经,而被全世界尊为“尊胜法门”的祖厅。寺内建有铭刻佛顶尊胜陀罗尼经的宋代经幢,已有近千年的历史。 尊胜寺建筑上的砖雕精细,工艺较高。寺院坐北向南,寺前东西两侧各建一座下层砖券洞上层木构建筑的楼洞,洞下是上五台山的岭凹通道。两楼洞之间的东侧,立有一座砖建牌楼,三门三楼,中门较大,砖券洞上的楼头建筑,为仿木结构形样,雕有飞檐。碑楼的券口、立面上,有纷繁的砖雕作装饰。过碑楼,岭凹通道南侧有观间殿、藏经楼、毗卢殿、五文殊殿。 藏经楼是一座二层建筑,左右两侧对称建有十二角亭阁。台基也是十二角,上部为重檐攒尖顶,外部围有一圈廊柱,廊柱内起砖壁,砌成殿阁。其建筑样式,外观两层,华丽玲珑,入内却是一室。东面的称为万缘阁,西面的称为三宝楼。在三大士殿西侧,还立有一座殿楼,下层砖券洞,上层为木建,称三星楼,楼上原供有福、禄、寿三星圣像,楼下层是地藏王殿。七进大殿后面,建有一座砖塔,密檐式结构,塔周十二角,上下九层,高39米,其下砌砖券洞,围塔一周,好似围裙。这些券洞共33间,原供有33尊护法神。远望万藏砖塔,耸立山脊,层檐叠压,背衬蓝天,十分清秀。 池址:五台县茹村乡北湾子村
最后去的尊胜寺就在去五台山的路上,标识不明显,很多人都是直接上五台山了。这个寺庙修建的很有特色,而且游客不多,很值得一看, 尤其师傅超热情, 兔费绐做导游讲解。
尊胜寺,始建于隋代,至今已经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当时称善住阁院,北宋天圣四年重修,名为真容禅院,明万历19年复修后改称为尊胜寺,清同治七年作了部分补修。寺内 清康 熙二十四年碑记载有该寺的历史。现存寺庙是民国年间再修后的形式。
寺庙位于五台山古代朝山必经之地,故称五峰咽喉。占地32300平方米,为五台山面积第二大的佛教丛林。共有三百五十间殿堂,玉佛五尊、 樟木 大佛五尊、彩塑佛像三百九十余尊。尊胜寺因佛顶尊胜陀罗尼经,而被全世界尊为“尊胜法门”的祖厅。寺内建有铭刻佛顶尊胜陀罗尼经的宋代经幢,已有近千年的历史。
寺前东西两侧各建一卒下层砖券洞上层木构建筑的楼洞,西侧的楼洞楣上刻有“五峰咽喉”四字,洞下是上五台山的岭凹通道古代从五台县城上山朝台,就是经过这里。。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