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了解到,我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加快形成北部山区、中部田园、南部滨海旅游带。近年来,茂名高度重视加快旅游业发展,提出打造中国南方文旅康养度假基地发展定位目标,推动文旅产业迅猛发展,成为茂名“六大优势产业”之一。但个人觉得,目前全市旅游发展总体呈“南重北轻”状,全市9家4A级景区中,沿海地区占5家,北部山区(信宜市、高州市北部)仅高州仙人洞、信宜镇隆窦州古城2家,北部山区巨大的旅游资源潜力远未开发挖掘。加快整合北部山区资源,连片打造成与滨海旅游“比翼双飞”的旅游发展格局,是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要求,是落实市第十二次党代会部署的具体举措,是推动产业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需求,有基础、有需求、有必要,将对更好将北部山区美丽资源转化为美丽经济、推动茂名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起到更大推动作用。 推动北部山区文旅产业发展,有基础有优势: 随着生活质量的逐步提升,人民群众对绿色生态的需求也越来越高。我市北部山区特别是信宜市,资源丰富、山清水秀、气候宜人,是负离子含量极高的天然大氧吧,是粤西地区唯一省重点生态发展区域,被纳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全国生态建设与保护示范区,无论自然景观或食品都保留着原生态品质,已成为粤西等地区广大群众旅游休闲、居家出行的必选之地。信宜、高州两地市委市政府也高度重视开发当地旅游资源,已精心谋划、因地制宜打造了窦州古城、天马山生态旅游景区、石根山生态旅游区以及高州仙人洞、马贵摩天小镇等景区。从网上可见,今年春节期间,信宜钱排镇依托山水、李花等特色打造的双合村,成为全市生态旅游的一个引爆点,信宜市也声名鹊起。随着去年云茂高速茂名段的开通,北部山区由“慢游”进入了以南北走向的包茂高速和东北、西南走向的云茂高速“一纵一横”旅游发展“快进”态势,优势更加凸显。 交通环境方面。随着云茂高速茂名段通车,从茂名市区抵达信宜市钱排镇约1.7小时,或抵达信宜莲花湖景区约1.5个小时,都已极大方便市区、电白等地群众出行,而相比前往与北部山区自然资源类似的广西玉林、钦州、梧州等地,均需3小时以上,成为粤西等地区群众出行度假优先选择地。同时,大湾区游客途径云茂高速,可先抵达信宜再经茂名,可进入性增强,也为大湾区游客自驾游提供了更多选择性。此外,沿云茂高速东北走向的G359、S291、S280等国省道连通信宜、高州多个镇,并有钱排、白石等高速出口;沿包茂高速南北走向的G359、S290、S352、S280等国省道串联信宜、高州多地,加上X621、X647等县道。可在此基础上,只需进一步整合交通资源,在几个重点镇、景区之间建设直接连通的跨镇道路,即可大大提高各景区之间的串联度,为游客畅游北部山区各大景区提供了极大便利,也为打造连片多日游提供了更好基础。
基础条件方面。近年来,信宜、高州两地加快推进全域旅游发展,有意识、有规划整合资源、做强做大旅游产业,通过列入重点项目建设、整体配套推进、加强与知名旅游企业合作等,结合乡村振兴、创建省级卫生镇,在最大限度保留原有自然风貌基础上,打造了众多基础设施相对完善、运营相对成熟的独立景区、景点,个别景点还规划建设特色民宿、引入知名酒店等,整体基础条件比较成熟,比如莲花湖庄园景区更是引入温德姆酒店,进一步完善旅游服务配套设施。目前,信宜市窦州古城、天马山生态旅游景区、西江温泉度假村、钱排山水双合以及高州玉湖景区、马贵摩天小镇等已投入运营,广受游客喜爱。此外,信宜白石镇利用当地特色农业发展优势,在三华李主题公园基础上,广种红鹦桃,逐步整片打造成一月赏李花、三月赏桃花、五月品李果、七月品桃子的“桃李”旅游特色小镇,将于今年五月投入运营;马贵摩天小镇特色民宿也将于今年五一期间开始试业;钱排镇依托黄华河、李花、山林等资源,加快推进“山水双合”二期、“李花谷”生态旅游景区二期建设,以及在建的慈孝湖景区、信宜森林公园等均已初步成型,将进一步整合资源、扩大旅游集聚效应。各独立旅游景点的不断完善与成熟,为北部片区整合优势资源,形成“造点连线成面”式集聚旅游发展提供了良好基础。 自然环境方面。优质的自然生态资源是北部山区吸引游客的最大优势和根本所在,也是大湾区地区最稀缺的资源。北部山区因其复杂多变的山区气候特点,年平均气温22.3℃,森林覆盖率达68.7%,是天然的大氧吧,夏季非常适宜开展避暑活动,每年夏秋两季会有不少游客自行组织到大田顶等山地露营过夜。区域内花草植被繁多,比如天马山、鸡笼顶、八排顶以及马贵镇等有万亩山顶大草原,平塘镇马安山有3万亩毛竹林,粤西第一高峰大雾岭可观云海,白石、钱排镇有李花林,合水镇鸡笼顶有天然的红杜鹃林,钱排镇有成片的银杏树,洪冠镇有丰富的南药品种,等等。除了自然生态景观,北部山区特有的气候环境和土壤条件,种养植的农产品天然优质健康,比如信宜三华李、山楂、黑橄榄、怀乡鸡、氹仔鱼、稻花鱼等特色美食,以及益智、田七、砂仁等著名南药,颇受青睐。可依托自然生态优势,有意识有规划地进行扩种、造景、养护,形成一年四季各有特色的壮观景色,打造餐饮康养避暑赏花品果一体的旅游休闲模式,建成大湾区全天候度假天堂。 文化底蕴方面。茂名高州是历史文化名城,是冼太故里;信宜古属百越之地,历史悠久,慈孝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国长寿之乡、慈孝文化之乡 。当前,全社会对子女教育、好家风传承的重视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北部山区可发挥特有的优秀传统文化优势,推动文旅深度融合,找准好心文化、慈孝文化与新时代群众生活需求的切入点、连接点,精心打造针对以家庭为主的亲子游、田园生活主题游等,将良好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家庭家风教育融合,让广大游客寓教于乐、寓教于游,必将是一个新的特色旅游消费增长点。 可以说,目前北部山区旅游发展总体相对成熟、前景大好,不需要从零开始建设,只需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提档升级完善,即可串珠成链实现景区大范围互联互通,发挥集聚效应。总体而言,投入成本不高但见效明显,值得重点加大投资建设。 存在困难和问题也显而易见: 资源开发规划不够深入,缺乏创意性、文化性、体验性、参与性融入,旅游产品品质良莠不齐、内容不够丰富,与相对临近大湾区地区的同类型生态景区相比,没有明显优势与竞争力,品牌不够响亮。部分景区仍停留在自然景观的直接观感上,休闲娱乐业态种类相对单一,民宿等配套设施档次不够高,吸引力不够,促使很多游客成为“过客”。 虽然包茂、云茂高速的通车,从大的外部交通有所改善,但旅游资源分布零散,如天马山、大雾岭、石根山、八排顶等原始生态资源丰富,但均在信宜市域边缘地带,山高路远,多数镇区之间交通不够完善,存在不同程度的可进入性差、接待信息不完善等,游客转移景区时,交通时间消耗过多,容易消磨游客热情。 各景区之间存在“单打独斗”现象,由政府层面引导联合共建的力度不够。推动旅游+文化、农业、休闲养生等领域融合不够,难以满足游客对多元化的体验需求。旅游淡旺季“两重天”矛盾仍然突出。一些景区涉及自然保护区地界,项目开发建设受严格的红线控制,影响旅游发展综合效益。比如之前马贵摩天小镇部分已建设施因受红线限制被迫拆除,造成资源浪费。 部分景区如天马山生态景区缺乏持续投资维护,一些设施相对陈旧落后,社会各界参与度不高。旅游品牌、景点宣传力度不够大,目前北部山区游客仍以“散户”“本地客”为主,大湾区等地对北部山区旅游的辨识度并不强。 个人对北部山区旅游产业发展的几点愚见: 现在,几乎每个城市都在大力推动旅游产业发展,如何能脱颖而出、让别人记住并留恋,个人觉得以下几方面要重点做好: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谋划。茂名市委市政府加强统筹,以打造中国南方文旅康养度假基地为契机,坚持山海联动共同推进滨海地区与北部山区文旅产业发展,合理引导,促进游客互送互动。从经济营销角度考虑,无论是产品或服务,明确的定位,对发展极端重要,定位明确、发展得好,将容易成为人们心目中不自觉的选择。比如,我们想要购买一双运动鞋,大多数人心理第一反应选择应该是耐克、阿迪、亚瑟士、安踏等;我们想买一台手机,内心第一排序选择是苹果、华为、三星等。而排名越靠前的,人民选择的可能性越高,一般而言,超出排名第五位,都容易处于较被动位置,这就是产品定位在广大群众中形成的重要作用,也是为什么各种饮料、酒水等愿意不停花大量广告费推销的原因所在。旅游景区也一样,每个地方任何一个景区的发展不可能适应满足所有地区人群需求,也不可能打造成为所有主题都共存景区,这就要找准自己的发展需求面向定位。信宜、高州市委市政府应加强对旅游产业发展规划设计引领,立足自身生态自然这个根本优势,明确主要面向需求人群,从而制定正确的定位,进一步整合北部山区资源,打造游、赏、吃、住、养、教等一体的多元化业态,更好满足游客需求,尽可能使更多人想起游山玩水、休闲度假时,第一反应能就能想到其中的景区景点。聚焦彰显特色和提高竞争力,在高质量打造如“山水双合-李花谷”、马贵摩天小镇、洪冠中草药特色小镇等特色景点,通过以点连线成片,打造各具主推特色的规模化旅游片区。文化对旅游的发展越来越重要,也是一个地方旅游发展的独特ID,可引导将好心文化、慈孝文化融入景区建设中,讲好“好心”“慈孝”传统文化的的新时代内涵,打造与家庭互动、子女教育相关的亲子游主题景点,打响家庭游、亲子游品牌。 二是加快完善连片互通交通网络。目前,北部山区现有的交通条件已难以满足今后地方发展需要,交通条件仍是限制北部山区旅游产业发展的最重要因素之一。高州、信宜两地应注重完善景区之间的高速便捷连通网络,平衡交通便捷性,推动镇区、景点之间互联通畅。比如,目前钱排镇前往平塘马安竹海景区,需开车沿G359、X647线走约38公里,全程约1小时10分钟,但若在钱排与马安竹海之间建设一条直接连通线,距离仅7公里左右,可减少大量路程与时间。目前信宜市投资3亿元的钱排县域副中心环城大道已动工建设,建成后可直接横跨钱排城镇,极大缓解目前沿G359进入镇圩的塞车状况。同时,钱排镇有云茂高速出口,信宜市“十四五”期间明确加快“山水双合”连通平塘马安竹海景点、钱排至洪冠的“洪钱大道”两条跨镇公路以及S291白石圩段改线等项目建设。因此,沿云茂高速的横向,可规划以钱排镇为中心,高标准建设以钱排李花谷、双合村为支点,东北接平塘马安竹海,西经白石高速服务区三华李公园,西北通洪冠中草药特色小镇,南到大雾岭景区和高州仙人洞、马贵摩天小镇;沿包茂高速的纵向,可规划以镇隆窦州古城为支点,北通莲花湖、高成水库景区,南接高州玉湖景区,打造成“一横一纵”两条文旅结合带,可极大实现各景区互通互游。按照花小钱、见成效原则,在修建各镇区、景区之间道路时,可尽可能保留当地环山类地形和植被景观,并有意识地沿路植树种花造景,打造“一路一景”特色,让沿途也成为风景。
三是优化景区景点资源布局。进一步厘清自然保护区界限,明确可开发或禁止范畴,避免触碰生态红线造成不必要的开发成本浪费。在发挥资源优势打造特色景区上,钱排“山水双合-李花谷”是一个比较成功的案例。注重突出景色的观赏性和游玩的体验性,因地因时对李花、红杜鹃、竹海、银杏、红荷花等扩种、养护成漫山遍野的壮观景色,打造视觉上的盛宴、心灵上的惊艳。立足四季时节,有意识打造春赏花、夏避暑、秋登高、冬养生的四季旅游线,确保不同时期不同阶段各有特色,解决淡旺季限制瓶颈问题。促进“红色+旅游”“体育+旅游”“康养+旅游”等融合发展,打造多种体验的娱乐场地,稳固消费人群,突破当前“辨识度不强、过夜客不多、景区质量不高”等发展瓶颈。 四是推动文旅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相结合。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内在要求。信宜市在推动涉农资金整合方面成效明显,比如推动双合村整合涉农资金支持建设“山水双合”项目建设。信宜、高州两地应将整个片区文旅发展与农村风貌整治、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用好用活涉农资金推动文旅项目建设。善于争取政策支持,利用山区梯田造景、撂荒耕地恢复、水田垦造等政策,获得相应资金补贴,加快推动项目建设。 五是加强宣传推介营销力度。积极培育引进四季酒店等知名文旅企业,在重点景区联合建设知名酒店、高端民宿,加强对北部山区天然绿色食品的包装与宣传,打造成广受追捧的绿色手信,并由企业开展商业化运营、提供旅游服务、整体推介宣传等。茂名室内有众多电商和直播平台,近年,每逢中国荔枝产业大会、广东(茂名)荔枝龙眼博览会、三华李品果节等重大活动,都引来大量电商带货直播销售。善于将景区宣传推介与电商引流捆绑相结合,推动电商带货与景区宣传两不误两促进。前几年《爸爸去哪儿》等家庭户外活动综艺节目十分火爆,以及目前知名电商博主李子柒的成功模式,都是与回归大自然生活体验密切相关。茂名市相关职能部门可灵活借鉴、精心谋划组织,聚焦当前全社会对田园生活体验、自然生态追求、家庭家风教育的热衷,通过与广东电视台或知名企业联合拍摄,推出“让孩子亲近大自然”“争当好心·慈孝家庭”等理念的节目、短视频,突出北部山区区别于清远、阳江等地区的文化基因,让茂名成为广受追捧、大众追求的旅游圣地。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多指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