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和农村还有金融之间究竟有着什么样的故事呢?先把金融放到一边不讲,城市和农村你都了解了吗?
我是农村人,我先讲讲农村人眼中的城市人是如何的。我家乡的农村人和朋友调侃说城市人是大城市佬(是高大上,有文化,家庭富裕,有小车有大房子,有工作单位,有退休金,是赞的意思,同时有自卑感),而讲农村佬(家里也是种田的,也是住在农村的,有认同感的意思)。8几年和9几年和00年这三十年是城市发展的黄金期,这时期的中国城市人眼里的农村就是死山卡拉(穷,偏僻,交通不便利,蚊虫多,鸟不拉屎的地方),城市人眼里的农村人就是农民(泥腿子,种田的,穷要饭的,鸟),这种认知很简单的表明了城市和农村的畸形形成两个对立的阶层。为什么我不说7几年之前呢?因为从1953年到1979年那时候的中国是共产主义社会,是社会最公平的时代,城市是工人阶级,农村是农名阶级,都是生产队,彼此之间有大爱,具体可以问问那个年代的祖辈。2010年以来中国城市和农村发展开始变样了,有留意过中国房产政策就知道,比如广州天河和白云交界处2008年商品房售价8000一平,到2013年的时候广州开始要求广州三年社保或者户口,或者个人所得税才有资格买房,到2017年开始要有不断缴费记录5年以上或者有广州户口的或者5年个人所得税才能买房,给你们爆个料,当时没有广州户口或者没有个人所得税,有的买房的买家为了取得资格花几万块钱搞个户口的或者个人所得税拿到购房资格,不过也确实是搞的值得,到时2016年房价1.8万一平,到2017年限购就涨到5万多,到2018年涨到6万多,个别涨到10万多,后来开始调控,全国大城市开始统一跟风,不过2019年到2022年比较平稳,可以说从改革开放以来是金融优先发展了城市,现在中国的城市发展已经开始动不了,然后开政府始在农村搞事了,农村现在是什么政策呢?对于农村的认识就是家有一亩地耕种,山坡上有种植果树,家里养一条狗一只猫,一头黑水牛或者黄牛,猪栏还养几只猪,养几十只鸡鸭鹅,有的养羊,家有一栋3层半的洋房,日出而作,日落而归。但是这都是过去了,早在这几年的时候就变了,具体的文件可以查,牛贵了,农民用来耕田的用不起了,改为买一台拖拉机发动机头的的打田机,家里生活开支大的只能去外面打工,所以你看茂名800万人口,流失500万人口在外面,逢年过节回来聚一聚。限制这是城耕田的人少了,即使全家人在,就一亩地一年三熟也赚不了什么。在外面城市打工赚的相对比地产出多。农村人少了,现在就搞了什么专门的种植户,还有养殖户,没有养殖证你不能养了,就我知道的我村里每家每户的猪栏和鸡栏都被大队(大队是指村委会的官员)全拆了不给你养了。还有执行的一户一栋房,多一栋就派勾机来拆你家真不是开玩笑的,建房要先交税,那个垃圾分类在农村也在搞,按人头收费,村村建水泥路,嗯这个会有一些纠纷的,因为农村的地都是东一块西一块,建路就强制要用是没有补偿的,不像城市有拆迁赔偿,没有那一回事。还农村户口如果转为城市户口就不许转为农村户口,个人建议有农村户口不要迁,迁了以后三代后悔。不评论政府把手从城市伸向农村这种政策好与坏,就卫生情况来看现在农村垃圾分类比城市好,比城市看起来整洁,今后中国发展的核心是乡村,以前听一个房产大咖说中国房产趋势,未来富豪才能住农村,这种笑话是否会实现?我认为金融方面得不到相应的匹配是做不得的。
金融这两个字大家都应该认识,但是组合起来就不是一般人能懂,它涵盖面很广,解读就是金钱和融。我们都知道银行是存钱和取钱的地方,你存钱有利息,取钱要手续费,很多人认知的银行是拿钱去投资去放贷,这种说是对的,你存定存年利率3点多,活期不用说少的可以不用算,放贷的利息比如按揭贷是年化5.多,有的可以去到十几点,特别是中国缴税大户是商品房,税费很高,贷款利息也高,存款以公司群体和商品房业主为主,所以你可以看到茂名像建设银行在茂名市区有十几家分行,但是像在农村的乡镇都没有分行的,只有县城会有,都是围绕这些群体,难道农村没有他生存的泥土吗?还真没有,镇里面一般有邮政,农业,和农村合作社这三家银行,其他的都没有了为什么呢?因为农村的房是自建房都是不能办理贷款的,交易都是一次性,没有利润是不值得开的,毕竟是商业银行,最近这农村房产政策开始发证,按照城市里人说法就是别墅,环境好别墅当然值钱,都办证了,交了土地出让金,自然会被银行定义由宅基地转为商品房,随着通讯科技发达,交通便利,都有车有飞机普及,农村就是生活场所,上班市区,下班回村里的时代即将来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