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JRDB 于 2022-7-1 08:56 编辑
6月22日,在电白区林头镇大衙尖角山小学,工人正在对新校门进行最后的修饰,校门边的围墙正在改建学校文化风雨长廊中,学校运动场改建升级工程也正如火如荼进行……路过的群众都由衷地赞叹说:“陆二叔又为大衙的教育做了一件大好事!”
群众口中的“陆二叔”名叫陆朝位,在林头镇一带广为人知,他是林头镇尖角山村委会一名有着近40年党龄的老党员。这些年来,他心系教育,倾力支持大衙教育发展的情怀一直被当地群众广为传颂,因其在兄弟中排行第二,所以大家都尊称其为“陆二叔”。陆朝位多年来一如既往地支持家乡各项公益事业捐款达500多万元,他的善举得到众人的支持和认可。2019年,陆朝位相继被评为电白区首届“电白好人”、茂名市第三届“好心茂名人”,在2020年11月又被评为“广东好人”,他的事迹登上了由中央文明办依托中国文明网开展定期发布的“中国好人榜”。
据介绍,陆朝位因条件的影响只读到小学四年级,在之后创业的时候从事过农耕、理发等行业。由于他勤奋踏实,勇于开拓,得到了群众的认可,积累了不少经验和人脉。1979年开始,他带队到广州从事建筑工作,积累了一定的资金,事业一步步拓展壮大,积累了他人生中的“第一桶金”,随后又将事业转到深圳,由此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不管在何地工作的陆朝位始终情系桑梓,关心家乡发展。1983年7月,陆朝位在原电白县大衙公社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更是以优秀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始终保持着共产党员的先进本色与饮水思源爱乡之情。
不忘初心,枝叶关情。1991年的一天,陆朝位回到家乡,路过大衙中学时,看到校舍破烂不堪,教学设备简陋落后,他觉得十分难过。大衙中学创办于1968年,由于当时经济基础薄弱投入不足,始建时校舍都是平房,没有一栋像样的教学楼。到了八十年代末,二十年多前建造的校园已显得十分破旧,且是当时电白县唯一一所没有教学楼的完全中学。
陆朝位看在眼里,急在心头,当即找到当时的公社书记邵华源和中学校长苏培汉,表示要捐资办学,改善学校的办学环境,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
当年,陆朝位还不是很富有,但为了家乡的教育,他义无反顾把原准备投资办厂的80万元资金全部投入了大衙中学建设。当时捐资办学还是一件很新鲜的事,80万元在当时来说也是一个天文数字。苏培汉老校长现在已退休15年了,但他谈起当时的情况也很激动。他说,在陆朝位等乡贤的支持下,大衙中学的改造可谓热火朝天,一天变一个样。自此,学校有了雄伟的校门,有了教学楼,有了教师宿舍楼,面貌焕然一新,学生勤学、老师勤教,学风校风正,教学质量高,被定位为上等级学校,成为原电白县普九教育的先行点,陆朝位可谓是捐资办学的典范、是大衙人的模范。1993年1月,原电白县委、县政府为了表彰陆朝位为教育所做的贡献,向他授予了“热心办学 德高义重”的牌匾。
牢记使命,情满乡梓。近年来,年届高龄的陆朝位助学情怀依然不改。2018年4月,他在闻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方面资金严重不足的时候,捐助15万元用于建设大衙中学校风雨舞台和电脑教室。同年12月,大衙中学50周年校庆之际,陆朝位又捐赠20万元重修了饮水思源井,还捐资50万元作为大衙中学的教育基金。今年6月,陆朝位再次捐资40万元,用于尖角山小学校园改造建设。预计今年9月份新学期开学之时,尖角山小学的师生们将欣喜地看到,漂亮的校门、充满文化气息的风雨长廊、运动场崭新的塑胶跑道……
尖角漫荷塘助学培贤功卓卓,故山雄泮舍崇文尚德业煌煌!陆朝位生活简单朴素,却把省吃俭用的每一分钱捐出为家乡人民服务,30年如一日热心支持家乡公益事业,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个普通党员的无私情怀和浓浓的家乡情结,体现了强烈的社会责任与担当。
--------------------------------
今日电白编辑部
编辑:冯广利
版式:崔华星
终审:赖广昭
总监:陈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