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记:一个学渣的梦想
我是一个很普通的学渣。个小、顽皮、不帅,皮肤还有点黑,普通话也说得不太好,偶尔有点口吃。小时候,我最爱在课本空白处涂鸦,到田野和小溪捉鱼摸虾,看了功夫片就乱比划一通,想象自己是英雄。
因为又贪玩又笨,我的数学成绩尤其不好。小学三年级时,数学测验还得过一次16分。有一次考试,我捡了粉笔把监考员抽水烟筒的形象画在地板上,气得监考员和班主任暴跳如雷。上小学四年级,我忽然开窍了,开始关心自己的学习,课文背诵全班最积极,测验成绩也一次比一次好,还夺了学习委员的权,作文也经常被当作范文朗读。但我有一次写作文《踢足球》,“踢”字记不起来,通篇写成了“跳足球”,语文老师还表扬“全班就这篇作文写得较好”,让我挺尴尬的。高一时,一次26分的物理测验成绩,断送了我对理科的憧憬,在分科时选择了文科,后来考进了一所师范学院读中文专业。我非常有幸在大学里遇到了我的恩师——晓音老师,她是一位作家、诗人,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大学期间,我受到了她的艺术熏陶,产生了强烈的文学创作欲望。我毕业后当了一名乡村教师。
大二时,我萌生了创作科幻小说的冲动。当时是1997年5、6月份,电影院里正在上映《侏罗纪公园2》。由于银幕很大,我有点近视又没戴眼镜,因此坐得比较近,结果被震撼得汗毛直竖。看完电影后,我有了自己的想法:1、我对故事人物只是一味地逃跑感到不满,认为可以用一些强大的友好动物与恐龙对抗;2、国人喜欢龙,而恐龙不是“龙”,因此,我决定动笔写一部“龙”与“恐龙”对抗的故事。
在写作过程中,为了避免重复,我决定把“恐龙”换成“中国怪兽”。在构思“中国怪兽”时,我首先确定了它的体型要“大”,但参考的原型却是一种小昆虫——蝼蛄。我对它们的两种特性印象深刻:首先,它们喜欢用小螯足在田地里拱出一条小隧道,而我则喜欢用手指去破坏它们;其次,我将它们捉在手时,它们会那对小螯足推开我的手指,以它们那小身体来说,那对小螯足的力量十分惊人。它们这两个特性,加上霸王龙的形象,便是我想象中的“中国怪兽”的雏形。
我将故事地点设定在神农架,在神农顶上设置了一个生物实验基地,初版故事全部发生在基地里面。我在粗略查阅了一些神农架的资料后,就满腔激情地动笔了。半年后,手写初稿写完成,约9万字,书名叫《魂惊神农架》。当时,我兴冲冲地投稿给《科幻世界》,也不懂人家是什么风格要求。因为手写稿很厚,所以没投全稿,只投了开头部分,结果没有回音,也许被人家当垃圾扔了。但那次失败的投稿竟然没有击垮我的激情。我把业余时间和精力全部投入到创作中去了。当很多人在业余时间开培训班搞创收时,我却在绞尽脑汁构思、修改这部文稿,以至于家庭经济非常窘迫,家人埋怨我不务正业,不会挣钱养家。但任家人怎样埋怨,我仍一意孤行,痴心不改,不写出心中所想的故事不罢休,于是一直坚持下来了。
此时我已经出来工作了,成了一位中学语文老师、美术老师和书法老师。
我废寝忘餐、激情高涨地用钢笔(当时没钱买电脑)修改出了15万字的第二稿,再重新一字一句地抄清楚。我将第二稿拿给一个同事看。她开始时颇有兴趣,结果我满怀希望地问她意见如何,她说开头完全看不下去,耐着性子读完开头后,后面部分能勉强看得下去。这本来又是一个打击,但我的激情神奇地坚守住了阵地,固执地认为这是一个很精彩的故事,我还能写得更好,于是我决定重写开头部分,将自己小时候的经历写了进去。为了方便修改、整理,我拿了一大叠手写稿请了好几位同事帮忙录入电脑,由于工作量大,录入工作非常辛苦,为犒劳他们,我专门请他们到饭店吃了一顿羊肉大餐。在现在的最后定稿中,他们当年的劳动成果只剩下“小韦求救”那部分。
之后不久,我攒钱买了一台电脑,这样修改起来方便多了。第三稿写好之后,另一个同事给我提了两个意见:一、作品里面没有能坐镇全场的老年角色;二、生物基地无权调动军队打怪兽。于是,我引入了一个新角色——“暴风行动”军事总指挥“王将军”,由他来坐镇全场。
大部队介入,故事场景也扩大到周边更远的地区,故事就变得复杂了起来。为了理顺情节逻辑,我利用业余时间,在笔记本上一点点的推敲、设计,边构思边重写,因此写作进度很慢。周末或者假期,当写到亢奋时,我经常从半夜写到天大亮。为了保持精力,我一方面坚持每天傍晚慢跑7-10公里,一方面经常吃泡面,泡面的种特殊香味能让我保持兴奋的创作状态。
为了理顺故事场景的变换,而我又没去过神农架,于是就反复查阅卫星地图,对着卫星地图进行构思。2007年暑假,我随单位去过一趟长江三峡,亲眼见识了那一带的大致风貌,同时首次穿行于超长的隧道群中。有了这些经历,“天堂江”、“女娲市”和“神女峡大瀑布”等主要场景便成型了。
为了写好这个故事,我经常跑去电影院看美国科幻大片。从乡下到市里的电影院,约有30余公里路程,我最初骑自行车去,后来是摩托车,再后来买了小汽车,就是最新版故事“危桥”中出现的那辆老款标致408。
从1997年5、6月份到现在2022年6月份,刚好25年整。期间,我前后共写下了一整箱子的构思笔记和手写稿,最终整理成第四稿的43万字。在出版前,我考虑到小说第四稿的枝蔓太多,文字庞杂,为使情节更紧凑,形象更丰满,语言更精炼,逐字逐句进行打磨,精改为第五稿的28余万字,以飨读者。
25年了,当时很多大胆的构思和点子,现在可能已经过时了,但我终于按心中所想写出了这个故事,还是很开心的。25年来,书中人物冷骁龙、柯珂、袁正天、钱茜、小韦,他们从诞生算起,现在已经成年了,但他们一直被困在我的脑宇宙中出不来。我太笨,写得太久了。我觉得我愧对了他们。
我希望书中人物,能有机会从我的脑宇宙穿越到现实宇宙和银幕宇宙中来。
这是我的一个梦想,也是我心中最大的愿望!
我不够聪明,作为一个学渣,我所依仗的,只有勤奋、坚持和满腔的激情。若您能垂阅到这本书,并觉得值得一读的话,我将由衷感谢!
科幻作家/林军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