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日新是电海街道安乐村的一名普通共产党员,是上平田村村民小组长,也是电海街道安乐村的四级网格长。他每天从早到晚穿梭于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网格之中,为村民分忧,为群众办事,在“小网格”中托起群众“大幸福”。
走家串户,矛盾 “格”内化解 “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我们要真正做到为群众解难事、办实事,而且要持之以恒。”这是郑日新在平时的工作中,跟网格员团队说得最多的一句话。他认为,作为一名党员,更加要时刻牢记为民服务的宗旨,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一个人、一双脚,穿梭于村道村屋之间;一支笔、一个本,记录下村情民意,这便是郑日新的日常工作写照。在工作中,郑日新就像一把“梭子”,发挥人熟、地熟、事熟的优势,时刻穿梭在群众当中为群众提供服务,把平凡事做细,把普通事做实。他经常利用中午和晚上的时间走家串户了解村民需求,一本厚厚的网格走访记录本,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村民家庭成员情况和服务需求,对网格内困难人群、老弱孤寡等弱势人员都做了重点标记。这些宝贵的第一手资料为更好地服务村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一年多来,共收集网格上报事件14宗,解决了14宗,化解率100%,真正做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村”。尤其是在网格员团队的共同努力下,通过耐心细致做好个别前期不理解的村民思想工作,成功解决了村里积压多年的征地款分配问题,受到上级领导和群众广泛好评。郑日新也成为村民的贴心人,邻里关系的“润滑剂”,和促进邻里关系和谐稳定的重要力量。
以身作则,服务“格”中百姓 为全面提升村里环境质量,打造干净整洁的宜居环境,郑日新充分发挥网格化服务管理优势,积极组织村里网格员深入网格,投身到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中,以“小网格”助力人居环境整治“大作为”。
“我每天在村里来回奔走,十分熟悉村里的环境,哪里有可能存在脏乱差的问题,我是最清楚不过了。”郑日新说道。在人居环境整治过程中,他每天“变身”文明宣传员、劝导员、巡查员、监督员,走村串巷、进门入户,彰显一位网格员的担当和奉献。他积极向邻里乡亲做好动员宣传工作,引导群众转变思想,主动参与环境清洁行动;他亲力亲为,对村里生活污水、私搭乱建等进行清理整治,全面排查网格内的环境状况,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协调解决;他坚持每日在村里巡查,重点关注偏僻地段、小巷等区域的安全隐患和环境卫生问题,对村中眼见的垃圾提手捻来的小事应做尽做,确保村中保持干净整洁的村容村貌;他走村串巷加强宣传引导,督促村民做好“门前三包”工作,对存在不文明现象的村民进行劝导,引导村民自觉维护村中环境,提高村民环保意识,实现人居环境网格化治理零死角、全覆盖。
坚守“疫”线,守护万家平安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电白“0404”疫情突发,郑日新闻“疫”而动,听令而行,积极响应号召,义无反顾投入“疫战”中,一天之内转换多个角色,参与疫情排查、人员统计、核酸检测等各项工作,始终奔波忙碌在疫情防控第一线,守护一方网格平安。
在“0404”疫情期间,接到通知要进行大规模核酸检测并且是当天晚上就要完成任务时,郑日新当即召集村所有网格员开展信息摸排,将之前梳理好的网格内所有村民信息,按照“不落一户、不漏一人”的原则,逐户进行走访,引导各户村民有序到指点地进行核酸检测,并按一米线距离排队等候。同时还发动村民捐桌捐凳,协助医护人员开展核酸检测工作。因为事发突然,上级部门调配医护人员以及物资上出现了延迟,郑日新耐心做好村民的思想工作,考虑到群众排队没吃晚饭,还发动乡贤为村民购买了可口的盒饭,确保了核酸检测工作顺利完成,扎实筑牢疫情防控“安全墙”。
小网格,大社会,更显大担当。做好“格”中平凡点滴事,服务村民暖民心,时刻关心着村民的幸福生活,装着老百姓柴米油盐的琐碎事。郑日新是基层社会治理的实践者,用朴实细小的行动诠释着自己的责任与担当。
文 / 电白区新闻中心全媒体记者 何梅
图 / 受访者提供
--------------------------------
今日电白编辑部
编辑:晨希
版式:何伟
终审:赖广昭
总监:陈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