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避让线路可行性分析
从避让高州水库森林公园角度,3 个绕避方案均不涉及高州水库森林公 园,对
高州水库森林公园影响可忽略。
从路网规划与功能定位角度来看,N 线、S 线方案均能实现阳春至信宜的 路线
目的。但路线走向与《广东省高速公路网规划(2020—2035 年)》的路网 规划偏差大,
且 S 线与汕湛高速基本平行,距离较近,不符合路网规划。
从走向便捷性来看,3 个方案路线都过于绕行,N 线与 S 线多次利用互通 进行
交通转换,M 整体线路线转折过大,交通便捷性差。
从地形地势来看,S 线地形相对平坦。N 线与 M 线方案需穿越云雾山山 脉,
云雾山地形地势险峻,各列山地都有许多小河造成的深谷和多级瀑布,地质 水文条
件复杂。
从生态环保角度来看,S 线对当地生态影响最小,N 线和 M 线由于穿越 山脉,
大部分路段避不开大挖大填,会对附近地表土壤和植被的破坏严重,对当 地的水土保持不利。
从沿线乡镇连接与协调来看,三条线路均未经过尚未有高速公路运行的三甲镇
北边地区、双滘镇、大坡镇、古丁镇,深镇镇、平山镇等。三条线路均有辐射沿线乡
镇范围不足,无法有效地带动偏远山区地方经济发展的问题。
从项目实施难度来看,S 线与 N 线两个方案均需对共线段进行提升改造, 而
且云茂高速、包茂高速与本项目设计标准不匹配。如按远期改扩建考虑,拆改工程规
模大,实施难度大。M 线经过区域内地形条件复杂,施工困难。
综上,从路网规划、交通便捷、与沿线乡镇连接、功能定位、工程实施难易角度
综合分析,几乎完全避让高州水库森林公园的方案不能满足高速公路路网功 能定位,
行车条件差,便捷性差,生态不友好,不利于粤西地区区域经济发展, 共线段改造
不现实,实施困难,M 线纵坡无法满足技术指标要求。因此,不推荐采用 N 线方案+
云茂高速共线方案和 S 线方案+包茂高速共线方案和 M 线方案。
线路穿越方案比选
本项目茂名市段涉及高州水库森林公园。根据本项目的路网规划及功能定位 ,
结合区域的地形 、环境保护区范围及分布、路线总体走向等因素,在不可避让的前
提下 ,尽可能减少对其占用 ,并拟定了以下比选方案 。
(1)K 线方案
K 线比较段为 K68+000~K105+000,长 37km。此范围内 K 线路线尽可能利用高
州水库森林公园之间的空隙穿越 。
由于高州水库森林公园几乎覆盖了整个高州水库北部区域,分布不规律,覆盖面
积广,控制条件较多,无论如何调整都无法完全避免与其冲突。即使有局部零星小空
隙,由于本项目采用高标准的高速公路,线形指标要求较高,结合地方形条件的限制,
确实无法调整线位避让。
经核实,K 线主线方案涉及高州水库森林公园共 23 处,穿越全长 11.54km,涉及
的森林公园范围较广 。
(
2)B 线方案
比较段为 BK23+200~BK61+000,长 37. 8km 。此范围内 B 线方案同样不可避免
地穿越茂名高州水库森林公园 。共涉及高州水库森林公园 11 处 :
BK27+257~BK27+743、BK36+936~BK37+046、BK37+352~BK37+450、
BK37+539~BK37+730、BK37+925~BK39+755、BK40+230~BK40+610、
BK40+811~BK41+376、BK45+307~BK45+725、BK45+873~BK46+757、
BK54+500~BK55+223、BK55+489~BK56+841 。
线路比选
(1)路网规划与功能定位:本 K 线和 B 线总体走向相同,只存在细节差异,均
符合《广东省高速公路网规划(2020—2035)》规划和路网功能定位。
(
2)路线长度:B 线方案新建方案全长 37.8 千米,同里程范围内 K 线全长 37 千
米,B 线较同里程范围的 K 线方案增长 0.8 千米。从新建长度来看,K 线方案最优。
(
3)地质情况:从地质情况上来看,B 线土层更不稳定,不适合做基础,且雨
季易发生坍塌、滑塌,影响行车安全,K 线更优。
(
4)穿越敏感区:两个方案均不涉及高州水库和高州水库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
B 线方案压占高州水库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及准保护区长度与面积大于 K 线方案。
K 线虽然穿越长度较长,穿越次数较多,但其中多以隧道形式穿越,以隧道形式
穿越对森林公园无影响。B 线穿越长度与次数更少,但实际穿越有效长度与 K 线相差
不大,影响面积比 K 线更大。从对敏感区影响角度看,K 线相对较优。
(
5)线路指标:从线路指标看,虽然两个方案都符合规范指标,但 K 线相较 B
线指标更高,路线更为舒展,K 线更优。
(
6)工程规模:B 线主要存在后半段线位布设选择在山体半山腰,地形起伏高
差大,隧道位置不利于设置互通立交的缺点。从工程造价角度 K 线占优。
(
7)与沿线乡镇的连接:K 线、B 线方案均能连接高州市的古丁镇、深镇镇、
平山镇、大潮镇,沿线乡镇均无高速通过,仅能通过县道、省道出行,交通不便。
虽然 B 线相对 K 线距离深镇镇、双滘镇的居住点更近,但 B 线在深镇镇、大潮镇范
围内线位布置于山体上,多以隧道形式通过,互通立交设置困难,不利于提升当地运
输条件,不利于带动粤西区域经济发展。从与沿线乡镇连接角度 K 线占优。
(
8)占用基本农田情况:B 线虽然离大潮镇,深镇镇更近,但相比 K 线占用更
多基本农田。从征地难易,土地利用评价等角度 K 线占优。
(
9)生态环保:B 线土石方较多,位于半山腰的线位填挖较大,对附近地表土
壤和植被的破坏比较严重,对当地的水土保持也比较不利。从生态环保角度 K 线占
优(10)地方意见:从征求地方相关单位意见来看,虽然 B 线相对 K 线距离深镇
镇、双滘镇更近,在深镇镇、大潮镇附近 B 线施工难度大,且 B 线隧道多,互通立
交设置困难,K 线更靠近古丁镇,大坡镇更能满足互通立交设置要求,地方政府支持
同意 K 线方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