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编在小的时候跟大人去亲戚家,一般都是说“睇年例”,而很少说“吃年例”。以前我们镇附近的村庄做年例基本都是两天的,比如小编家是十九、二十。第一天是游神摆醮、唱大戏、木偶戏、歌舞表演、放电影等等,节目丰富多彩,热闹非凡,真是“睇”不过来,第二天才是正式的摆酒吃饭。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主人家也越来越追求体面、排场,菜色也越来越丰富,于是后来有了吃年例一说。但近年年例的排场与攀比之风有愈演愈烈之势,动辄年例一个酒桌的花费两千多元,一个普通家庭摆三四围台,就是上万元开支,对于不少农村家庭也构成负担。而过分追求菜色与排场,也让年例偏离初衷与内涵。溯本正源,要宣传年例文化,不能过分强调吃年例。年例应该是一个立体的传统节日,饮食文化仅仅是年例的一个方面而已。还有粤剧、舞狮、飘色等传统艺术都是年例文化的一部分,让吃年例重新回到睇年例上面,更有利于丰富年例的文化内涵,也更能让年例永葆生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