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银行在2006年、2011年先后发表两篇关于全球国民财富的报告。在这些报告中,世界银行首先估算了综合性国民财富,然后将国民财富划分为四部分:生成资本、自然资本、人力资本,以及制度资本(如法制、政府效率、社会互信等)。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不难看出,中美国民财富存在巨大差异:一方面,从结构看,中国的无形资本的比重明显偏低,而自然资本、生成资本与城市用地的比重又很高。这显示了后发国家在经济发展中,更为重视工厂、矿山、土地等“有形”财富的积累,而在很大程度上轻视人力、制度等“无形”财富的增加。另一方面,从规模上看,美国人均国民财富和人均无形资产分别是中国的38倍和70倍之多。
继世界银行2006年的报告之后,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罗及其合作者对中美等国的国民财富及增长可持续性进行了研究。阿罗等人分别直接计算了自然资本、人力资本、再生资本、石油资本收益以及碳排放损失,并将之加总估计出全部国民财富。中国全部财富不及美国的四分之一,差距最大的为人力资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