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主义,指的是一种只看事物的表象而不加分析其本质的思想方法和工作作风。它违背了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内容与形式相统一的科学原理。根源是政绩观错位、责任心缺失,用轰轰烈烈的形式代替扎扎实实的落实,用光鲜亮丽的外表掩盖矛盾和问题;具体表现是欺上瞒下,做表面文章,虚多实少,阳奉阴违喊口号多,不折不扣抓落实少。 在现实中,有一些形式主义的是催出来的。比如,抓紧报、提前服。比如上级让下面填报表格、统计情况或征求意见、或写总结,动不动就是“留给你们的时间不多了”,可是通知明明才刚下达。要知道,下面按要求落实是需要时间的,尤其是一些数据或案例,是需要实打实摸底核查的,不是一蹴而就的。如果非要报,难免有些地方有些工作会出现“差不多就得了”。又比如,就得干,抓紧干,不干就给你扣帽子,如“政治站位不高”“不服从(抗拒)上级命令”等。严格执行上级工作要求这是无可厚非的,但工作要求也要切合实际,切莫搞“官大一级压死人”的官僚主义,否则,最后催生的还是形式主义。再比如,上级布置党员要关注某媒体,要求关注率要达到100%,可是有的是根本无法达到的,如有的党员因病(痴呆症)无法关注,那怎么办?只能杜撰关注达到100%了!与此同时,迅速见成效的要求也是让人头疼不已。有些工作成效并不是立竿见影的,但是上级却要得急,下面只能先“把说了当做了,把做了当做好了”,之后再慢慢“还账、补窟窿”。这种揠苗助长式的工作方式,怎能不催生形式主义? 催出来的形式主义的存在,归根到底是上级部门的“拍脑袋”决策。对工作根本没进行调查研究,掌握工作完全没有从实际出发,更多的是“想当然”“我认为”,归根到底还是官僚主义在作祟。 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力戒形式主义,还应以上率下,在源头把控,从源头治理。所以,上面不妨转转思路,硬硬作风,把“实”字挺在前面,在充分调研后施策,在实际思考中调度,有了务实的标尺,下面的工作谁还敢有形式主义的刻度?当然,基层也要深挖自身形式主义的根源,找准症结,对症下药,在上级的带领下,从实际出发,以实效为重,齐心协力把工作落到实处,惠及群众,让工作实打实,成效真又真,如此上下联动,形式主义自当无处安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