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天下之大业也。”国家若想昌盛,乡村必先振兴。而文化振兴既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活力之源。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乡村文化建设,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全力推进乡村文化振兴,激发农村发展的内生动力。要以文化振兴为根本,绘就乡村振兴“绿树村边,青山郭外”的山水图。 提升乡村文化素养,牵好乡村振兴的“牛鼻子”。乡村文化素养是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支撑。过去,乡村人民的文化素养偏低,邻里间感情淡漠,环境卫生“脏、乱、差”,社会风气也严重恶化,打架斗殴、聚众赌博的现象时有发生。主要原因在于农村文化教育不足,文化活动设施陈旧、文化活动内容过于单一。如今,政府大力开展文化素质教育,提高农民的思想觉悟、文化素养,并加强乡村文化活动,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旧陋习变成了新风尚,乡村面貌焕然一新,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发展乡村文化产业,落好乡村振兴的“关键棋”。富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产业既是乡村文化传承创新的有效载体,也是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抓手。乡村文化产业是根据乡村民俗传统文化和当地特色文化资源,引入现代经济发展理念和产业经营概念形成的一种适用于乡村区域的经济发展模式。缺乏特色的乡村文化产业等同丧失了蓬勃的生命力,很难维持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要充分挖掘乡村文化意蕴,培育乡村特色文化产业,通过特色文化与产业融合,催生发展创意农业、田园综合体等,有效提升乡村文化产品的文化附加值,推进乡村的高质量发展。 坚持乡村文化传承,留好乡村振兴的“主心骨”。乡村文化具有地域性和差异性的特点。它们不仅可以反映当地村民的生产方式、生活习惯和民间风俗,更是农民们在生产活动和休闲娱乐中所获得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但由于外来文化的冲击和自身传承保护的不力,我国乡村传统文化出现了相当程度的衰落趋势,甚至有很多颇具特色的乡村文化类型和形式已经消失或正在消失。乡村文化是乡村的灵魂所在,振兴乡村就要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因此,要注重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利用,传承创新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传承人的保护培养,使我们的乡村文化发展延绵不绝。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文化振兴是助力乡村振兴发展的核心灵魂,只有全力推进乡村文化振兴,才能激发农村发展的强大动力,推动乡村振兴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