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云河茂 于 2023-3-31 12:31 编辑
惠风和畅走在茂名城区竞相绽放的鲜花
笔直繁茂的行道树满眼皆绿,步步皆景
在大地植绿,必要燃起心中播绿热情。报告提出“大力培育彰显‘好心茂名’特色的植树文化,倡导人人爱绿植绿护绿文明新风尚”。
茂名大力推动“创森”宣传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家庭,调动全社会参与森林城市建设的积极性。建成了一批森林文化广场、湿地科普馆、森林博物馆,成为向市民普及森林文化知识的科普基地。编印《滨海绿城好心茂名——茂名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巡礼》和《茂名市古树名木》两本大型画册。“森林城市·森林惠民”主题宣传、森林文化活动日、我为创森加油、摄影大赛等创森宣传活动此起彼伏,生态文化示范企业、绿色示范社区、生态文明教育基地等创森评选活动热火朝天。
开展“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露天矿生态公园树木认种认养认捐”“有喜事来种树”等活动。2017年以来,茂名市共有1925.96万人次参加义务植树活动,植树(折算)6302.92万株,全民义务植树尽责率达90%以上。在开展绿美茂名行动中,营造全民创森氛围,倡导爱绿植绿护绿文明新风尚仍是主旋律。
茂名水系发达、河湖众多,集雨面积50平方公里至300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82条,共计2750公里,建设绿美茂名离不开“水治理”。报告提出“系统推进‘七水共治’,创建人水和谐的幸福河湖”。
两岸翠竹掩映江水。2017年以来,茂名全面推行河长制,通过实施河长领衔治水等一系列流域综合整
治措施和生态建设,从河湖“五清”“清四乱”专项行动,到“让茂名河更美”三年大行动,再到建设水碧岸美的万里碧道,茂名河湖治理实现从1.0版到2.0版再到3.0版的渐进升级,河堤变得更安全,水环境质量取得重大改善,逐步实现了“河畅、水清、堤固、岸绿、景美、人和”目标,打造出具有茂名特色的“好心碧道”,让“万里碧道”逐渐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富民大道。
同时,万里碧道也催生了茂名“水经济”,高州市根子镇元坝桥头夜市、钱排镇网红景点李花谷、信宜“山水双合”……全域打造了高品质“幸福河湖”,真正做活做大了“水文章”,增强了民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在新的征程上,以更优质的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着力拓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必能培育和发展好“水经济”,为茂名乡村振兴和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更多力量,加快推进绿美
治措施和生态建设,从河湖“五清”“清四乱”专项行动,到“让茂名河更美”三年大行动,再到建设水碧岸美的万里碧道,茂名河湖治理实现从1.0版到2.0版再到3.0版的渐进升级,河堤变得更安全,水环境质量取得重大改善,逐步实现了“河畅、水清、堤固、岸绿、景美、人和”目标,打造出具有茂名特色的“好心碧道”,让“万里碧道”逐渐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富民大道。
同时,万里碧道也催生了茂名“水经济”,高州市根子镇元坝桥头夜市、钱排镇网红景点李花谷、信宜“山水双合”……全域打造了高品质“幸福河湖”,真正做活做大了“水文章”,增强了民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在新的征程上,以更优质的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着力拓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必能培育和发展好“水经济”,为茂名乡村振兴和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更多力量,加快推进绿美茂名生态建设。
近年来茂名把生态保护放在优先位置
丨取得了可见可感的成效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主城区基本实现“300米见绿、500米见园”;市区空气质量优良率排名全省第二;全市16个国、省考断面水质全部达标;完成造林与生态修复9.8万亩;化州入选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信宜锦江画廊碧道入选省十大“最生态碧道”……俯瞰茂名大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和美图景铺陈,绿色低碳正成为茂名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新的一年,在现有成果的基础上,如何加快推进绿美茂名生态建设?
2023年市政府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十项工作中提出“要聚焦可持续发展,加快推进绿美茂名生态建设。以绿为底色、以美为目标,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报告贯彻了市委十二届四次全会关于奋力建设绿美茂名的精神,茂名高水平谋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方向愈发明晰,“新时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茂名号角正在吹响。
开展绿美茂名行动
日前召开的茂名市贯彻落实《中共广东省委关于深入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的决定》座谈会指出,要对标落实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六大行动”,深化完善绿美茂名生态建设行动方案,纲举目张推进绿美茂名项目和任务实施。报告中强调“开展绿美茂名行动”,提出“实施绿美茂名生态建设‘六大行动’”,是茂名精准把握政策导向,全面落实省委深入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部署要求,持续加强茂名市林业生态建设,构建绿美茂名生态建设新格局的坚定决心和体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