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高凉山北 于 2023-5-4 21:57 编辑
现在记载的冼夫人是电白人的,最早岀现于明万历《高州府志》卷之二“祀典中有记载,其余的全是清朝时期记载的,这和虚构雷州陈文玉雷祖一致。生于南陈时期的,隋唐当官,竟然没有任何记载,后来经历了宋朝元朝,也没有记载,都是从明朝开始。越往后,记载就越清楚。
来看一下雷祖陈文玉的传说演变:
关于雷祖传说的记载最早出现于唐代史学家沈既济(约750--800)的传奇小说《雷民传》。
"昔陈氏因雷雨昼冥,庭中得大卵,覆之数月,卵破,有婴儿出焉。自后日有雷扣击户庭,入其室中,就于儿所,似若孵哺者。岁余,儿能食,乃不复至。遂以为己子。义即卵中儿也。"
此记载中,"卵中儿"名为"陈义",也没有"九耳犬"的传说。
之后稍晚的的唐代人房千里《投荒杂录》中记载了此传说:
牙门将陈义传云:“义即雷之诸孙。昔陈氏因雷雨昼冥,庭中得大卵,覆之数月,卵破,有婴儿出焉。目后日有雷扣击户庭,入其室中,就于儿所,似若乳哺者。岁余,儿能食,乃不复至,遂以为己子。义即卵中儿也。
又云:“尝有雷民,畜畋犬,其耳十二。每将猎,必笞犬,以耳动为获数。未尝偕动。一日,诸耳毕动。既猎,不复逐兽。至海旁测中嗥鸣。郡人视之,得十二大卵以归,置于室中。后忽风雨,若出自室。既霁就视,卵破而遗甲存焉。后郡人分其卵甲,岁时祀奠,至今以获得遗甲为豪族。
此传说中说陈义是雷神的后代,并且出现了异犬,但它有十二耳,并且和陈义没有关系。
上面说的关于雷祖的主流的传说记载于明崇祯年间庄元贞所纂《雷祖志》,其称此传说源自是宋代吴千仞撰写的《英山雷庙记》,但吴千仞此文在《全宋文》里没有收录。
按州之二里英灵村,有居民陈氏,无子,尝为捕猎。家有异犬,九耳而灵。凡将猎,卜其犬耳,动者所获数亦如之。偶一日,九耳齐动,陈氏曰:‘今日必大获矣!’召集邻里共猎,既抵原野间有丛棘深密,犬围绕惊匝不出。猎者相与伐木,偶获一卵,围尺余,携而归,置之仓屋。良久,片云忽作,四野阴沉,迅雷震电,将欲击其家,陈氏畏惧抢其卵置之庭中。雷乃霹雳而开,得一男子,两手皆有异文,左曰‘雷’、右曰‘州’。其雷雨止后,陈氏祷天而养之,既长,乡人谓之‘雷种’。至贞观五年领乡举,出就荐辟。赋性聪明,功业冠世,授州守刺史之职,陈文玉是也。
此文首次指出雷祖就是陈文玉,并且和九耳犬也搭上了关系。之后关于雷州陈文玉的记载逐渐完善,成了今天看到的模样。
这其实是世家大族垄断了神话的解释权。雷州民系源自历史上轰轰烈烈的衣冠南渡运动,雷州陈氏,即是“八姓入闽”中的陈姓,经莆田中转之后,南渡至雷州。在经历了西晋和隋两朝之后,融合了当地黎、苗、白、侗等少数民族的陈氏,已经成为雷州第一大族。
所以自唐代开始有陈氏获卵得子的传说,陈文玉因为有功于民,受到雷民的祭拜,成为"雷祖"。关于雷神的传说也不断被改造,逐渐衍生为“正史”。到了明清时期,雷州雷神主要是指雷祖陈文玉以及配祀的雨师、风伯、鼓轮、电火等神。雷神除了它原有的民间信仰意义外,更有其政治意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