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在陆权时代,高州是行政所在地,粤西陆地上的地理中心位置,那时的沿海地带是边防禁地和交通边陲,全方位的落后。高州府作为当时的行政中心,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医疗等一直是粤西一哥,直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粤西行政中心改设湛江,建设湛江时很多高州人抽调湛江(因高州整体认字率高),现湛江市区白话以髙州调为主。高州基础教育和医疗到90年代初在粤西依然数一数二,后因发现石油设立茂名市,湛茂分家,高州的仕族世家自然是看不上从荒野之地建立起来的茂名学校和医院(也看不上湛江的,90年代之前),虽然因工作需要在茂名或湛江工作生活,但小孩还是送回高州上学。茂名立市以来,茂名教育和医疗基本是南茂名北高州,行政工作人员高州人占比多加上更北的信宜支持,成立时间短缺基础设施效差的茂名市区缺乏吸引力,加上高化信电四个都是面积大人口多的大县,各有一个大的县城,茂名市区更象一个石化大院加各级政府办公驻地,无法形成虹吸效应做大市区,于是城建、教室、医疗都是大而不强,远比不上同级别城市,给了高州兄弟说,既然市区不行,那继续支持高州做强,于是茂名有了均衡教育,甚至于城建也均衡。选择无对错结果不一样,只要我们能认识到当初选择的因今天结的果能预见并能接受,这也没什么。但大势所趋,海权时代已到来,沿海港口巨大的物流成本优势决定经济茂名重心将在电白,时代已变,各自为政或理所当然的认为将拖慢茂名的发展,一个地级市的发展慢了,下属的县区或县级市医疗和教育再好也好不到哪去(指公立教育或医疗),曾经一枝独秀的广高(高州中学)和高州医疗慢慢回复县中县医成为常态,这是政策定位和时代变迁所决定。也别抱怨东西走向高铁不过高化信,开放时代海权贸易的港口更重要,如果茂名发展不好,县医县中能好到哪去?别为华师大某某附中自嗨,如果是公办的,就是县中,如果是民办的,顶格例子就是廉实。只有地级市级别的茂名市一手抓,集中生源和师资力量重点培养一所重点高中、一间较高水平医院,强中心继而吸引更多人口从而带动城建形成一个良性闭环。财力有限情况下,多中心(均衡)也等于没中心,集中力量办大事把钱用在刀刃上,那钱才是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