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山东省对昌乐县政府GDP数字造假作出处理,县委书记、县长、副县长、局长等被处分。
原来,雷丁汽车公司实际控制人李国欣网上实名举报当地企业虚报统计数据,经山东省调查组调查核实,雷丁汽车公司2022年工业总产值与商品销售额合计上报70.95亿元,实际为25.52亿元,虚报45.43亿元。调查认定,昌乐县工信局及雷丁汽车公司所在朱刘街道办事处存在干预统计数据行为。雷丁汽车总产值与商品销售额被多报了近200%,这个水分还真不小。
这起事件说明,在目前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地方政府GDP统计数据造假现象比较严重。
不仅如此,我们分析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发现也存在明显的造假嫌疑。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我国上半年GDP同比增长5.5%,看起来不错,但仔细一看,其中一些数据充满矛盾,不合逻辑。
一是5、6月房产销售数据有夸大嫌疑。根据报道,3月的商品房销售面积、销售额分别为2.99亿平米、3万亿元,4月为3.76亿平米、3.97万亿元, 5月为4.64万平米、4.98万亿元。
而政府披露的房产情况是,4、5、6连续三个月商品房销售环比下跌。通过前后数据对比,4月销售面积增加了0.77亿平米,销售额增长了0.97万亿,5月销售面积增长了0.88亿平米,销售额增长了1.1万亿元,这意味着5月的住房销售环比4月是增长的,而不是下降的。6月的二手房新房成交环比大幅下跌,二手房一线城市成交比5月下跌了16%。但现在统计局公布的的数据却是,6月住房销售面积、销售额分别比5月增加了1.31亿平米、1.33万亿元,这个数据哪里是6月住房成交比5月下降,反而是6月商品房销售面积比5月增长了30%以上。这显然是不合理的。
二是今年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24.31万亿,同比减少2.83万亿,去年上半年是27.1万亿,但统计局的说法却是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了3.8%。按照这个增长比例,上半年的固定资产投资应该是28.2万亿,比上半年的实际数据要多出4万亿才对。
由此看来,连国家统计局也公开在数据注水上做文章了,这个现象非常令人担忧。说的不再追求GDP,怎么还是摆脱不了玩数字游戏的老毛病。
中国的宏观经济数据不被人信任已经许多年,国际上指责中国GDP造假的声音从未间断过。
日本、韩国高速增长了30多年后经济就进入了发达国家水平,而我国经济高速增长了40年、并且年均增速9.5%高于日本、韩国,但我国的人均GDP才只有1.26万美元,只是中等收入水平,距离3万美元以上的发达经济体的标准还很远。从这里就能看出,我国GDP增长数据确实有不少水分。
我们自己也很清楚,国家统计局都多次批评过地方政府普遍存在GDP数据造假现象,因为多年来各省区的GDP总和与全国GDP总是对不上。
2015年,全国GDP67.7万亿,而31个省(区、市)之和达到72.3万亿,相差4.6万亿,也即多出近7%。
为改变这种状况,国家统计局进行统计改革,一是引入了评估机制,将统计数据与货运量、用电量、税收等相关性较强的外部数据进行比对;二是收紧了汇总权限,如居民收支数据由国家统计局直接汇总生成分省数据;三是提升对源头数据的把控,实现企业联网直报(简单地说,就是利用网络直接从调查对象采集数据),企业填报后地方无法修改。
2017年6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审议通过了《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改革方案》,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生产总值核算由现行的省级统计机构核算,改革为国家统计局组织领导,国家统计局和省级统计机构共同开展的统一核算。
结果有的地方马上自爆数据造假,包头市政府首次公开承认财政收入虚增空转,包头市2016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约为271亿元,剔除虚增空转因素的实际收入约为130亿元,虚增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41亿元,注水率超100%。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在区经济工作会议上承认政府财政收入存在虚增空转,工业增加值也存在水分。根据财政审计部门的核算,16年其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核减530亿元,占当年总量的26.3%;核减16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900亿元,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40%,约占16年内蒙古GDP总量的15.6%。
由于将GDP统计口径由注册地改为所在地,滨海新区2016年GDP由10002.31亿元下修为6654亿元,下降34%。
2017年1月,辽宁就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承认,辽宁省所辖市、县存在财政数据造假问题,2011年至2014年,辽宁省所辖市县累计虚增财政约占同期财政收入的近20% 。
2018年审计署公布的2017年第三季度国家重大政策措施贯彻落实情况跟踪审计结果中,云南、湖南、吉林、重庆4个省份的10个市县(区)虚增财政收入就达15.49亿元。
所以经济数据造假现象仍然很普遍,即使国家统计局直接介入各省GDP的统计,建立规模以上企业联网直报系统,也根本解决不了问题,因为地方政府部门为了政绩,会代填企业统计报表或者授意企业填报指定数据。
而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也能看出明显问题,数据之间也相互大家,这是最让人担心的。
既然政府说不追求GDP已经多年,为何现在还在造假?
我们相信,我国政府将会严厉打击GDP造假现象,努力给社会提供一个真实的经济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