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传统节日里,至为浪漫的是过中秋 大概是因为在这一夜 每个国人都会抬头,看一看月亮吧 “阴晴圆缺都休说,且喜人间好时节” 与其他节日“限定习俗”所不同的是 你会发现中秋的许多习俗 如赏月、赏桂、吃蟹、饮黄酒、秋果清供…… 其实都很接近一种“生活美学” 它们多是古人从时令及日常提炼出的雅趣 与现代人常说的“生活仪式感”有异曲同工之妙 小饼如嚼月 月饼,是落在人间的月亮 中秋一词,可追溯到古籍《周礼》,《礼记·月令》上说:“仲秋之月养衰老,行糜粥饮食”。宋时,形成了以赏月活动为核心的中秋民俗节日,正式定为中秋节,上至宫内雅士下至民间百姓,都会在这个美好时节里欢集庆祝。 清 郎世宁 《圆明园十二行乐图》 八月赏月局部 正是在宋朝,“月饼”一词初次出现在古籍《梦梁录》中,苏东坡亦有诗云:“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 如果你还有印象的话,就知道我们每年都会上架一款月饼:“宋月”。 它探寻了月饼之初相,以宋代《吴氏中馈录》所记方式,以新鲜大米为原料,碾压研磨蒸熟,做出饼皮雪白,一口清酥不腻的月饼。 人们借由“食物”,这种稀松平常的物件,将对月亮的喜爱、团聚的喜悦,化为离生活尤近的仪式感。 而这两年随着对生活的思考,我们渐渐懂得“口味”才是重要的。于是,以前那些看起来朴实但很好吃的月饼,慢慢地回归我们的生活。 特别是能吃到一口芝麻香,或者五仁香的时候,便会不自觉地生出一种熟稔的幸福,将童年的雀跃,故乡的惦念,都融在这样的老月饼里。 举杯邀明月 望月,中国人的集体浪漫 中国人的“抬头望月”,是一种近乎哲人“仰望星空”的浪漫。不同年龄,不同阶段,看过不同风景,经历不同故事,但抬起头来,月亮那阴晴圆缺的智慧,总能让我们俯仰自得。 而“举杯邀明月”,则是只属于中国人的诗意表达。月亮一直在那,我们不只要有哲思的望,还要有接地气的邀。至俗至雅,亲近可爱,于是,那些关于生活、情感、艺术的美好,便落在了实处,落在了细节里。 叁拾寻一味,好酒见情浓。 一味地道青红酒,遵循传统方法酿制,再窖藏3年以上,青红酒之六味“酸、甜、苦、辛、鲜、涩”已到达平衡,顺滑、醇厚、甘冽,正待我们杯盏相交,尽情尽兴,把酒问青天! 温馨提示:饮酒有度,不可贪杯。 螃蟹肥,秋果鲜 感恩自然的馈赠,也感受精神的滋养 中国人的节日建立于生命体验的哲学基础上,古人深感天地大美,循万物之理,制二十四节气,经营生活之道,延续至今。 中秋之时,瓜熟蒂落,作物丰收,榴燃柿红,蟹满鱼肥,这是一年之中至为美好的时节。所以,中国人要停一停脚步,在忙于生计的日子里,在奔涌前进的时光中,归家,团圆,与重要的人聚在一起。同时借由自然时令赐予的美好,月、桂、蟹、茶、酒......感恩馈赠,滋养精神。 俗话“西风响,蟹脚痒”,中秋吃螃蟹的习俗由来已久。《红楼梦》中,贾府中秋宴,螃蟹为主,配鸡髓笋、桂花糕…… 明代宫内中秋吃螃蟹也有各种讲究,螃蟹要用蒲包蒸熟,众人围坐品尝,佐以酒醋;食毕后饮苏叶汤,并用之洗手。宴桌区周,摆满鲜花、石榴等,演出中秋戏曲。 “蟹”与“谢”同音,游子归来、走亲访友、好友小聚……这一个“蟹”字,就将国人那含蓄却蓬勃的感情表达出来了。
同样,那些秋熟的果实,柿子、石榴、葡萄等,也既是美味,又是祝福。柿柿如意,榴开百子,葡萄多实。 古人从日常细节与时令风物中提炼出高雅的趣味,将那秋果采撷,闻香悦目,待客摆果,清供陈放,皆可增一室风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