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撒网、打捞、吊运……12月12日,湛江雷州市覃斗镇流沙海域的“海威2号”,广东省目前最大的海上智能养殖平台正忙着起网首批渔获。经过4个多月的深海养殖,目前共收获80余万斤金鲳鱼。记者跟随工作人员,现场直击金鲳鱼冬捕一线,目睹渔获的壮观场景。
12月12日,“海威2号”海上养殖平台,现场一派忙碌捕捞景象。(摄影:张锋锋)
科技赋能 处处“丰”景如画
“嗡嗡嗡……”当天5时许,“海威2号”的工作人员启动发电机,提升平台,准备捕捞。此时整个平台上的海风声、海浪声,还有发电机的轰鸣声,交织在一起,演奏丰收交响的壮歌。
7时许,晨光洒向大海,为波光粼粼的海面染上一抹金色。光影下,在茫茫大海中,一艘载有8名工作人员的作业渔船缓缓驶向“海威2号”。巨大的平台犹如一座坚固的钢铁堡垒,为渔船提供了一个稳定的停靠点。
随着渔船逐渐靠近,平台上的工作人员协同合作,利用起重设备和绳索,将拉网和网兜提吊至平台处,紧接着,穿着厚实水衣的工作人员陆续登上平台,即将投入收鱼准备工作。
“这次主要集中在1号网箱,通过平台上浮方式完成收鱼工作。现在我们的平台离海面仅有10米,等渔船过来就开始收金鲳鱼,一个网兜可装1000余斤。”驻足平台护栏查看网箱鱼群的工作人员梁龙成告诉记者,“海威2号”半潜桁架式养殖平台造价超3000万元,平台长86米、宽32米、高16.5米,养殖水深超12米,拥有3个养殖网箱,每立方米水体可养殖20公斤鱼类。
相对于“海威1号”,“海威2号”养殖平台体积更大,抗风浪能力更强,智能化程度更高,配备完善的污水处理及海水淡化系统,养殖空间充足,规划合理,物资和能源供给能力强,可作为规模化重力式HDPE网箱“补给站”,通过平台配合网箱整体运作方式,创建海威集团独有的“海威模式”,推动湛江市网箱养殖走向深远海,实现智能化、现代化发展。
记者在平台看到,光伏面板、太阳能电力系统、配电箱、自动投饵机、看护平台、水质实时测量、5G数据通信、物联网信息系统、海水淡化装置、垃圾和生活污水回收设备等一应俱全。
“借助科技手段,不仅可以让渔业养殖过程更加科学、准确,还可以记录鱼类的生长过程,通过鱼类全程溯源系统,提高消费者的信任度。”工作人员陆圳祥介绍道,“海威2号”自动投饵、渔场监控、水质实时测量、5G数据通信等智能化养殖生产设备在5G专网的加持下均可实现高效作业。
深耕牧场 夯实“蓝色粮仓”
撒网、汇拢鱼群……当天8时许,站在网箱内的工作人员,拉紧渔网,将分布各方格的金鲳鱼聚拢在一处。随着渔网的逐渐收紧,浪花飞溅,肥美的金鲳鱼在水里奋力翻腾,泛起一层又一层涟漪。
蔚蓝的海域上,随着工作人员的操控,沉甸甸的网兜慢慢伸出水面,再由吊车转运到靠在平台旁的渔船。金鲳鱼活蹦乱跳,在夕阳余晖映照下金光闪耀,一幅“黄金鱼”丰产丰收和美画卷映入眼帘。
“我们是2023年8月投苗,大约有100万条,当时投放的金鲳鱼苗将近2两重,经过4个月的生长,现在平均重约1斤。”海威集团董事长刘定告诉记者,这次收获有3万斤左右,“海威2号”首批收获是从11月20日开始,共收获了80多万斤,目前已接近金鲳鱼收获尾声,还有2网箱明天开始,即将完成总体的渔获工作。
刘定说,“海威2号”比“海威1号”更加智能化,可设置一键智能投料,大大降低了人工成本。同时,“海威2号”在水质、温度、风力等监测上也更加科学完善,目前是省内正式投产运营最大的海上智能养殖平台。
看着满满的渔获,刘定的脸上露出了笑容,“这里的养殖环境好,养殖的金鲳鱼肉质更加健康、肥美,目前均以16元/斤的价格将全部渔获进行销售,主要是作为鲜鱼在市面销售,部分也会加工成预制菜。”
捞起、分拣、称重、打包、装车……当天13时许,记者在流沙码头看到,工作人员正忙着转运金鲳鱼。这些金鲳鱼都是从“海威2号”出发,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海运,通过碎冰进行紧急保鲜处理被运送到流沙港,准备装车发往北海。分工明确的流水线作业及特有的保鲜技术,确保了金鲳鱼在数日后以完整和鲜美的品质呈现在食客的餐桌上。
广东省农科院水产研究室主任黄文说,目前他们跟海威集团有陆海接力石斑鱼苗种高效培育、对虾育种、海洋牧场高效绿色配合饲料开发与应用、海洋牧场和清洁能源融合发展产业模式应用与示范等项目合作。未来,他们双方将在建设海洋牧场平台、促进重大产学研项目、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完善海洋牧场人才培养、提升海洋牧场技术服务体系、创建海洋牧场院企融合创新等方面深化合作。
一直以来,海威集团致力于科学拓展水产养殖新空间,发展深远海养殖及生态健康养殖模式,推动水产养殖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智能化、标准化水平,同时发展休闲渔业,对传统渔业生产场所进行生态化、景观化、休闲化改造,发展观光渔业、渔事体验、休闲垂钓、科普教育、文化健康等产业,助力海洋牧场高质量发展。
来源:湛江日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