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楼
盐官古镇上有个“花居雅舍”,说白了就是古代的青楼。
它是一幢很别致的建筑,远远望去,粉墙很高,却没有一扇窗户,秋阳将它门前的老街映照得一片亮白,直晃人眼。现存“花居雅舍”为清代建筑。
走近高墙,步入一扇幽黑的小门,“花居雅舍”四个字顿时扑入眼帘。多么好听的名字!“花居”——告诉人们这里面曾经住过许多如花似玉的女子;“雅舍”——似乎有些附庸风雅。
这是近代江南一座典型的青楼。它是一幢东、南、西、北基本上连缀一体的木质结构两层楼房,每排、每层房屋都分成若干小房间。
“花居雅舍”为两进两楼的木结构建筑,前后各有一个天井,而前后两进房子,无论楼上楼下,四周又都环通。进门处的围墙门堂上保存有多幅砖雕,题材估计是神话传说与戏剧故事,但目前尚无人考证出更具体的内容,单单就雕刻的技法来说,这些砖雕无疑是江南民居中砖雕的精品。而廊檐下木柱旁的木雕,同样体现了当年雕刻工匠的非凡创造。
作为青楼文化的陈列馆,“花居雅舍”的结构很独特:前一进为“青楼”区块,主要展示与青楼及青楼女子相关的文化现象,楼上楼下各两个厢房分别展示青楼与音乐、与文学、与名士、与历史的各种复杂关系,底楼和二楼的大厅则设想了青楼作为当年的公共娱乐场所的情景;后一进为“红粉”区块,主要展示青楼女子的生活场景,包括她们洗澡的湢室、敬神的场所、睡觉接客的房间等等,在“红粉”区块,还辟出了有关性文化的陈列室。
看着“青楼”二字,看着挂满红灯笼的走廊,那色艺双绝的女子董小宛、李师师、小凤仙、赛金花,还有柳如是、李香君……似乎一一向你走来。因为这毕竟是当今旅游文化背景下能见到的第一个青楼,是它处所没有的绝版的历史风情。
这座青楼很有些来历。据传,宋朝青楼女子李师师,在徽钦二帝被俘后,为金兵统帅闼懒所得,吞金簪自杀,后被一老尼救起,之后逃往浙江。期间,李师师曾在盐官流落一年,开设“青花醉月楼”,教习歌舞,使盐官青楼业兴盛一时。再后,这座青楼屡毁屡建,却始终保留了浓艳的脂粉气息。李师师虽为青楼女子,而在金兵统帅面前不为淫威所屈,她表现出的民族大义至今令人钦佩。于盐官古镇而言,为爱情坚贞不屈的董小宛,曾和冒辟疆一起,在逃难途中流落到盐官,居住了一段日子。此事见载于冒辟疆所著《影梅庵忆语》。至于董小宛是否真的到过这幢“花居雅舍”,则史无明证,不可查考了。
据说由张纪中折腾的50集古装大戏《鹿鼎记》在此拍了不少镜头,引起不小“轰动”。因为这是金庸先生的故乡,观众的热情使得本就火爆的片场更加沸沸扬扬起来。
青楼犹在,风流早被雨打风吹去。一座青楼,一部历史,一种文化。如果说青楼是一轮朦胧的古月,那么从这轮古月中折射过来的遥远的回声,还要我们用更多的时间、更精细的眼光去深入地体悟。它留给后人的是更多感慨与思索。 地址 嘉兴市海宁市盐官镇宰相风情街
“花居雅舍”的门很小,但粉墙很高,却没有一扇窗户,。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