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黄笑蜂 于 2024-4-11 14:59 编辑
时光给茂名这座城市打上了深深的烙印。 在中心城区,一条被命名为油城路的主干道一路向东,城市从河西转向河东,再跨过茂名大道,见证了茂名市区由小到大的滚动年轮。 从更大视角看,茂名是一个中心城区组团式分布的城市,北、中、南、东散布着四个城市组团。融合,是组团城市发展的必然。一年多前,茂名市委、市政府提出构建“两轴—两个圈层”城市布局,如今“第一圈层”规划建设加速成形成势,城市组团融合进入快车道。 弄潮儿向涛头立,风起正是扬帆时。抢抓2025年广湛高铁开通和2026年省运会举办两大机遇,顺应城市向东向南靠海发展的历史逻辑,茂名将原共青河新城、高铁新城、水东湾新城、茂东片区进行空间整合重塑,以建设“茂名新城”推动城市组团融合发展,力促精明紧凑城市成形。 组团间“双向奔赴” 茂名大道,一条连接茂名北、中、南组团的交通大动脉,正在进行快速化改造。 全线14个改造节点,采用下穿隧道或跨线桥方案,指向一个目标:提速。届时,北起茂名大道大园路路口,南至水东湾新城南海大道霞里南路路口,全程27.3公里不设红绿灯,15至20分钟走完全程。 快的背后是时空的拉近。交通串联人流、物流、商流,是拉开城市框架、链接片区的重要抓手。快速化的茂名大道,以时间换空间,拉近的是北、中、南组团的时空距离。 城市组团间交通“毛细血管”加速连接畅通。包括茂名大道快速化改造、市民大道等多条道路扩建工程在内,系统完善“第一圈层”主次干支路网正在推进,支撑组团相互融合。 一个以共青河片区、高铁片区、茂东片区为核心区,北组团南拓、中南组团北融“双向奔赴”的城市新形态已经显现。 茂名提出,坚持规划引领、从容建设,用3—5年时间推动“第一圈层”成形成势。而“第一圈层”联动发展,做实共青河片区、高铁片区、水东湾新城、高新区七迳镇、水东街道“五大节点”是关键。 “‘五大节点’联动发展需要破解组团空间、交通连接、产业支撑、服务设施等领域的突出问题。”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技术总监、高级工程师杨柳说,以茂名新城整体规划建设为突破点,将推动城市“焕新”,构建紧凑型城市,实现各组团协同作战、融合发展的新局面。 一批先导性、功能性项目先行建设。北组团商圈多点开花,精心打造袂花江滨江生态公园,骨干道路建设动作连连,加速向南拓展。中组团共青河及高铁片区路网建设已经展开,省实附属茂名学校建成开学,奥体中心、市属国企总部、生态湿地保护工程等全面铺开。北中南组团间的缝隙有机衔接、加速缝合。 新城建设不是扩张式“圈地”,也不是另起炉灶“造城”,城市组团融合的态势势不可挡。 机遇窗口不等人 在共青河片区,一座未来地标性建筑——茂名奥体中心体育场已经呈现出巨大的轮廓。“今年1月,体育场土建主体结构封顶,体育场已经进入钢结构建设阶段,预计2025年6月30日完成整个场馆的建设。”项目建设方介绍。 2026年,第十七届广东省运动会将在这里开幕。目前,“一场两馆”除体育场外,体育馆已完成钢结构施工、游泳馆已完成土建结构封顶,将在上半年完成钢结构施工。 “办一次会、兴一座城”。聚焦发展“拓空间”、扩大“影响力”、提升“精气神”、培育“增长极”,茂名正努力将第十七届省运会办成推动茂名综合实力整体跃升的体育盛会和集中展示茂名城市发展、城市形象的“高光时刻”。 在高铁片区,广湛高铁大型控制性工程——茂名南站房及配套工程两大工地一片繁忙。大型吊塔不停吊运着建筑材料。 “今年末,主体结构、装修工程、机电工程都要100%完成,市政道路、园林绿化将完成计划的50%。”建设工地负责人介绍,项目设公交首末站、出租车及社会停车场等交通衔接和城市服务设施,满足茂名南站自身需求的交通服务设施,增加与外部区域的联系。 2025年广湛高铁开通后,将大大促进茂名与粤港澳大湾区互联互通,融入大湾区“1小时生活圈”,优势叠加效应明显,为茂名加速“融湾入珠”注入强大动能。 2025年广湛高铁开通、2026年省运会举办——这是茂名未来最具确定性的两大事件,令未来数年成为茂名两大机遇叠加的窗口期。 共青河片区“三横三纵”路网、生态湿地保护工程等项目按计划时间节点加快推进,高铁片区“一横四纵”路网、高铁公园、联通茂名5G大数据创新中心等项目加快方案设计、施工招标……抢抓机遇窗口期,茂名正以项目之“进”加速茂名新城成形成势。 茂名市、县两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已经获批实施。规划至2035年,在高铁—共青河新城形成新的市级行政服务中心,形成高效完善的“市级—区级—社区级”行政办公服务体系。 建精明紧凑城市 茂名新城建设关乎城市竞争力、发展力、持续力,以新理念建新城是题中应有之义。 去年,茂名市政协派出专题调研组辗转广东河源、揭阳、增城和江西瑞金、于都等地,就“加快袂花江‘一江两岸’、北中组团融合发展,推进高品质城市建设”展开调研,提出“打造生态景观,缝合组团割裂”的建议:将袂花江“一江两岸”打造为茂名的城央公园、生态景观纽带,以缝合北中组团空间割裂。 坚持规划引领,强化城市设计,一个个新理念正在引导城市高品质建设、高内涵发展。生态“缝城”,量力而行推进袂花江滨江生态公园等建设,以高品质郊野公园串联城市空间、加快片区缝合融合;以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为主线,加快推进共青河数字化发展集聚区建设,推动数能大厦、智慧政务大厅、市域治理指挥中心、智慧城市数据运营中心、云网资源管控调度中心等项目加快落地…… 建设茂名新城凝聚磅礴之力。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配套设施加快布局,推动国企、银行、传媒等项目落地建设,以产聚人兴城、以城留人促产的局面正在形成。 2月21日,茂名市委召开会议专题研究茂名新城建设工作,动员各级各部门全面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坚持人民至上、新城为民,坚持科学统筹、循序渐进,坚持遵循规律、精明紧凑,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坚持协同落实、破解难题,举全市之力加快茂名新城建设发展。 与“五大节点”区位关系密切的电白区,正在全方位动员、布局融入茂名新城建设。 电白区主要负责人表示,将聚焦空间缝合加快融合步伐,推进规划衔接、加强交通畅联、加快生态缝合,加强空间、产业、交通、人口等规划与茂名新城相关规划衔接,集中力量推动核心区及重点发展区率先突破、率先成势。逐步将区行政服务中心、医院、学校、企业总部等布局共青河片区,实现更好的聚人聚商聚产,服务支撑组团融合。 共富样本 新城开发与老城更新 并驾齐驱 茂名是一座因油而生的新兴城市,作为最早建设的城市主要干道——红旗路,见证了茂名市区早期的辉煌,承载了几代茂名人的精神寄托。 走进红旗路,不少老旧小区外立面都已经过美化改造,商铺标志也变得统一美观。正在实施的茂南区红旗路片区城市更新项目一期,按历史原貌分别恢复两栋招牌建筑——新华书店与百货大楼。在两栋建筑现有商户租约到期后,将引入有关企业进驻,恢复原使用功能。 “在强化街区历史风貌管控的同时,将继续挑选茂石化供销大楼、瑞派公司大楼、邮政大楼、工商银行等重要节点建筑为下一步改造目标,逐步恢复和提升街区历史风貌。”茂名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说。 历史记忆与人间烟火交汇融合,城市文脉和现代生活共荣共生。茂名脱胎于露天矿,深深烙刻着老工业基地的“印记”。建市65年来,茂名把最初的工矿配套型城市,一步步向东拓展。建设茂名新城,变的是城市空间、格局,不变的是文脉、初心。茂名市委提出,要统筹新城开发与老城更新,促进城市环境整治、品质提升,避免陷入“一边是繁荣的新城、一边是凋敝的老城”的局面。 ——强化老街区、老建筑活化利用,稳步推进老旧小区改造,让老城区焕发新活力,用“只若初见”的城市记忆“留住人”。 作为茂名的中心城区,茂南区集聚着茂名市半数以上的老旧小区。经过连续几年的精心改造,老旧小区的通病,比如乱搭乱建、无物业管理等得到了“治愈”。 ——强化公共就业服务,支持平台经济健康发展,推动多渠道灵活就业,用多元丰富的就业空间“留住人”。 2023年1月,由旧建筑改造成的茂名市跨境电商孵化园正式开园,汇集了一批创业青年。“园区里都是‘90后’‘95后’,大家经常举办开单分享沙龙,在跨境电商创业路上不再孤军奋战。”园区运营中心负责人说。一年里,20家初创企业进驻,累计完成跨境电商交易额超4560万元。 ——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强化教育、医疗、社保等公共服务供给,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用良好的制度和服务“留住人”。 实际上,在加快推进茂名新城功能布局的同时,在目前的中心城区范围内,茂名市人民医院应急大楼、茂名市中医院新院区等医疗项目,西粤路小学、广外附校、茂南第一实验学校、西城学校、云禧学校等教育项目仍在不断上新。2023年茂名常住人口的城镇化率提高了1.5个百分点。 见证者说 茂名市委党校决策咨询中心副主任刘畅: 做好城市拓展“大文章”势在必行 今年茂名市政府工作报告把“突出精明紧凑,做好拓城建‘大文章’”写入2024年政府十项工作安排之一。茂名市委党校决策咨询中心副主任刘畅认为,在目前全国、全省城镇化整体进入下半程,城镇化进程趋缓的背景下,茂名既要适应宏观上城镇化节奏的这种变化,同时也要对自身城镇化所处的历史方位和独特进程保持清晰认知,遵循自身城镇化的逻辑,持之以恒做好拓城建“大文章”。理解茂名推进城市建设,有三个十分重要和基本的问题需要回答。 首先,茂名城镇化的空间有多大? 2022年底,全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5.22%,全省达到74.79%,茂名仅有45.84%。茂名比全国平均水平低约20个百分点,比全省平均水平低约30个百分点。 从存量看,茂名有庞大的常住人口规模,也有相当部分外流人口。从近年茂名常住人口增速整体高于户籍人口增速的情况来看,这部分人口一定程度的回流是可能的。 从增量看,茂名的出生率更高(2022年全国为6.77‰、广东为8.30‰、茂名为9.66‰),人口结构更年轻,流动性更强,使得茂名城镇化的动力还相对充裕。一个明显的现象是,茂名老百姓生育二孩的比例相对高,生育行为将产生一系列连锁反应,从居民购房、子女入学到就业择业,这些无一例外都是城镇化的重要驱动力。 其次,要看茂名城市建设目前的重心在哪里? 从构建“两轴—两个圈层”城市布局,到建设茂名新城,核心区及重点发展区越发明晰。茂名市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强调,以茂名新城建设为牵引,举全市之力建设共青河片区、高铁片区,加快发展茂东片区。以上区域具备区位条件优越、交通基础设施完善、产业基础相对扎实、要素配置能力强等优势中的一个或多个,发展基础和开发条件好,是当前茂名城市建设和新城开发的重心所在,也是建设“时度效”体现最明显的区域。 最后,茂名城市建设的路径该如何走? 统筹新城建设与旧城更新,不可偏废一方。一要坚持交通先行,新城建设与旧城更新均要把交通放在重要位置,为后续吸引发展要素、培育新产业新业态奠定良好基础。二要加快新城建设,全力推进重点区域、重点项目建设。三要提升城市品质,推进城市更新,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使城市更宜居、更文明、更和谐。 总的来说,茂名城镇化的空间还比较大,城市功能、布局和发展质量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循着蓝图实干作为,完全能够做好城市拓展这篇“大文章”,使茂名城市建设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再放异彩,再创一个新的更美好的茂名。 成绩单 全年完成基础设施投资419亿元增长14% 新增智慧停车泊位6819个 群众停车难问题得到有效治理 全面启动242个老旧小区改造 新(改、扩)建公办幼儿园、中小学校40所新增学位2万多个 “一码慧民”智慧生活服务平台上线运行,市县镇村“一网通办”平台全面建成 4.4万个事项实现“指尖办”“就近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