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mngs 于 2024-5-28 08:05 编辑
之前,我写了一篇《柏桥村,有望打造成为南中国乡村振兴的圣地吗?》,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柏桥周边的变化,南中国乡村振兴圣地的味道越来越明显了。
一、根子柏桥,事实上已成为荔枝界的“天花板”茂名荔枝种植面积近140万亩,年产量近60万吨,茂名已是全国历史最久、品质最好、产量最高、面积最大的核心产区。全球每五棵荔枝,就有一棵产自茂名;而且茂名荔枝优质品种占比达80%,远高于全国50%的水平。 特别是以高州根子柏桥为中心的荔博园颜值爆表! 

无论是徒步骑行,还是驾车,你将沉醉于这片无垠的荔枝林。荔枝楼星罗棋布,点缀在林间,与周围景致交相辉映。蜿蜒曲折的乡间柏油路,唤起那首“走在乡间的小路上”的悠扬旋律,带给你难得的宁静与舒爽。特别是在荔枝成熟的季节,“夹道红霞行不尽”的画面美不胜收,加上“日啖荔枝三百颗”的饕餮之乐,足以让你心生“不辞长做岭南人”的悠然向往。 其实,“天花板”不仅是指颜值,更体现在产业上。 
荔博园集齐了“七龙珠”(七个国家级或顶级的产业链配套项目),无疑成为了世界荔枝产业的中心,其江湖地位无可质疑,不接受反驳! 一是中国荔枝博览馆;二是中国荔枝种质资源圃;三是中国荔枝产业大会会址;四是国家级荔枝龙眼合作社;五是四大古荔园;六是荔枝主题酒店;七是荔枝特色服务区。再加上周边的王老吉荔枝加工厂、粤西农批世界荔枝交易集散中心和荔枝田头小站(冷链配套),十大项目就齐活了!十大项目成就了现代化的荔枝产业集群,柏桥虽然投入了大量资金,但这些资金投入都是有效益的,柏桥不是靠钱推出来的典型,他是有产业支撑、可持续发展的。
二、根子柏桥,要破圈跨界成为南中国乡村振兴“最靓的仔”

荔枝界“天花板”不是柏桥的终极目标。最近,茂名市委党校谋划从市区搬到高州柏桥,很多人不理解、不认同,这其实是一个标志性事件。南方+有篇文章指出,“柏桥荔博园是推动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高州实践”的2.0版本,是高州把共同富裕的柏桥实践推向纵深的有力抓手。”这句话泄露了“天机”:说明“醉翁之意”不在荔枝,而在于“乡村振兴”;其志不仅在“茂名”,而在南中国甚至全中国,是要打造南中国乡村振兴“最靓的仔”! 一直以来,江浙鲁三省走在了全国乡村振兴前列。作为以“靓仔”著称的广东,在“三农”领域成绩却不太靓,拿不出一个像样的新农村。“最富的在广东,最穷的也在广东”,这一著名论断,实际上说的就是广东的三农短板!甚至还有调侃:坐着高铁去广东,看到很乱的农村民房,那就是到了广东地界,有新房没新村这是广东的通病。你不要跟我说像佛山“紫南村”这样珠三的村,那实际上都是“城里的村”。 茂名作为广东农业第一市,三农一直很“有搞头”。茂名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排粤东西北第二(仅次于小体量的阳江),也才有了广东给茂名的定位“在市域发展、县域振兴中走在粤东粤西粤北前列”;“五棵树一条鱼一桌菜”的特色农业,契合了大力发展“土特产”的方向;三任领导亲临视察,是对高州农业的最高肯定。因此,做华南乡村振兴的先行者和探索者,打造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2.0版本,茂名有底气、有能力,更应有作为、有担当。
三、做南中国乡村振兴的顶流,柏桥实践不走寻常路如何做好南中国乡村振兴的带头大哥呢?结合茂名以往的实践和上面的要求,我认为必须要“六个更加注重”,即注重党建引领、注重共同富裕、注重土特产文章、注重农文旅融合、注重科技创新、注重县域经济。具体来说,有四方面工作重点: 1、打造金石茂“金三角”(金山街道、石鼓镇、茂南汽车产业园),这一块既是位于茂名的黄金发展轴上,也恰是茂高两城之间,更是佛茂协作的主要载体,把这一块发展起来,将有效撬动茂名的县域经济发展,同时推动茂高融合发展。 2、要从荔枝一枝独秀,拓展到“五棵树一条鱼一桌菜”,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要总结荔枝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将其应用到更多特色农业,以辐射更广泛的人群。 
3、要打造“山果海”三大民宿群,即以信宜钱排为中心的云开山旅游度假区民宿群,以根子柏桥为中心的荔博园民宿群,以茂名海岸线串联起来的南海博贺滨海旅游度假区民宿群。 
4、加快推动市委党校变身华南乡村振兴学院。推动构建广东北有南岭干部学院、东有东江干部学院、中有深圳改革开放干部学院、西有乡村振兴干部学院的格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