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因地制宜治理农村生活污水。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指导各地贯彻“标准化纳‘大厂’、设施化建‘小厂’、资源化不建‘厂’”的治理模式,优先推广“简便、经济、可持续运行”的资源化与有效管控利用模式,切实提高我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覆盖面与设施运行率。目前全市已累计完成14151条自然村生活污水治理,治理率达到67.7%。
二是强力整治农村黑臭水体。通过无人机等信息技术,结合河长制巡查等持续开展排查,对发现的黑臭水体及时登记造册,动态更新农村黑臭水体名单,及时解决居民反映急难愁盼问题。“十四五”以来,我市已整治农村黑臭水体28个,实现从黑心塘到生态公园,从臭水沟到民心河的生态蝶变。
三是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聚焦房前屋后、公路沿线、河塘沟渠等重点区域,深入开展环境整治工作,累计完成人居环境整治行政村625个。同时结合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等工作因地制宜打造了袂花镇椰子村、霞洞镇坡塘村等多个污水资源化利用示范亮点,探索农村环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实践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