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4-7-18 15:44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深圳的停车费比较便宜,尤其是住宅区的停车费简直是白菜价,其实这是有历史原因的。
1、深圳是国内最早对停车费进行政府管理的城市之一,上世纪九十年代就开始停车收费管理了。大概在2008年前后(雷曼兄弟暴雷那年),深圳为了拉动内需,提出了一个前后矛盾的政策,鼓励汽车消费同时又怕城市拥堵,要提高用车成本,限制汽车使用,老百姓的理解就是“鼓励大家买车放家里停着,周末才开出去玩一下”。
按此理念,深圳市当时出台了一个新的停车收费管理办法,原则是大幅提高商业区停车场收费标准(让你别开车上班),限制住宅区收费标准(让你乖乖把车停家里)。按当时的标准,商业区收费自由定价,但至少15分钟免费,24小时收费60元封顶(也就是说月卡不超过1800元),住宅区按政府指导价,30分钟免费,24小时10元封顶(后放宽到15元封顶),月卡露天110元,室内250元。在当时来说,每天60元封顶是相当的贵了。
这个标准一直实施了多年没变,一直到物权法出台后,中央要求放开停车场收费管理,由市场进行定价。深圳随即也放开了住宅区的停车收费限价,但当时为了防止住宅区的收费暴涨引起群众意见,加多了一道防火墙,如要调整住宅区停车收费标准,须得到业委会审批同意。大家想想,哪个业主会同意涨自己的收费?要业委会同意涨价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深圳大部分按旧标准收费的小区,一直沿用110元/250元的收费标准到现在,部分后来新建的小区虽然没有历史包袱,但也要对照别人的标准来制定自己的标准,所以收费也不高。至于商业区的收费那就随行就市了,不过大多数还是遵循每天60元封顶的惯例。但是有个例外的是为了鼓励大家乘坐公共交通,深圳的机场、码头、车站、口岸的停车收费超贵,而且每天不封顶,有些地方一天的收费都超过200元(临时车)。
2、第二个导致深圳的停车收费相对便宜的原因是,深圳一直以来对于公共配套车位是不允许买卖的,只可按临停或月卡的标准来收费,所以大家买车位的热情并不高,物业在车位充足的时候也不限制临时车进入,所以也不会出现物业公司提高临停收费标准,加地锁等方式逼大家买车位的情况。不过部分小区为了规避这条规定,业主和开发商签车位长租合同,变相实现了买车位。按照最新的政策,部分新建小区,开发商超出配建标准建设的车位,产权属于开发商,是可以销售办证的。
以上就是深圳的停车费相对便宜的原因(估计各一线城市的住宅区停车费没有比深圳更便宜的了)其他二三线城市的停车场收费政策出台都比较晚,大部分都是物权法之后的,商业区和住宅区的收费标准基本都实行市场调节价,定价都比较乱,大多数都是开发商或开发商聘请的物业公司说了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