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收藏网址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扫码登录更安全
登录
|
注册帐号
|
找回密码
搜索
热门搜索:
东华能源
共青河新城
学校
房产
茂名高铁
经济数据
本版
帖子
用户
关注抖音号
关注公众号
下载APP
扫码关注抖音号
扫码关注公众号
扫码关注APP
快捷导航
首页
网站首页
论坛
茂名在线论坛
食品安全抽检投票
茂名在线家居网
求职网
茂名求职网
APP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茂名论坛
»
论坛
›
互动茂名
›
话说茂名
›
媒体热点
›
人山人海!电白“树麻龙”火出圈
媒体热点
查看:
6397
|
回复:
0
人山人海!电白“树麻龙”火出圈
[复制链接]
JRDB
JRDB
当前离线
主题
0
回帖
精华
研究生
发表于 2024-8-19 09:43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
来自广东
在电白,高脚狮子舞、单人木偶戏等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绽放着历久弥新的异彩,从表演艺术到传统手工技艺再到匠心创新,这些文化瑰宝承载着人们一脉相承的传承精神。
尤其是树仔镇“树麻龙”活动,备受大家关注。受益于短视频和直播传播的流量加持,这些“土特产”活动也成为年轻人热衷讨论的新话题,进而带动地方“非遗+经济”的发展。
民俗巡游 火热进行
锣鼓喧天,彩旗飘扬,人头攒动,欢歌如潮。农历七月十四(8月17日)晚上,树仔圩一年一度的树仔圩“树麻龙”民俗巡游文化活动火热进行,当地村民用这种别开生面的方式,祈求风调雨顺、祥和吉利 、红红火火。
龙头威武壮观,银鬓玉角,在空中俯望,宛如闪着鳞光的巨龙,迂回盘旋;全村男女老少,人人举着火把,组成庞大的“龙身”,气势宏伟。人在火中舞,龙在火中飞,生动展示着“龙”的精气神韵,展示着树仔人民的团结与奋进……热烈的场面、独特的造型以及叙事性的表演情节,仿佛把人带入一个奇妙的梦幻世界。
据了解,“树麻龙”源于当地先祖们祈盼风调雨顺和对美好生活向往,传承至今已有300多年。传说当年有邪神到树仔作恶,村民到武圣宫禀告关公,关公上书天庭,天庭派青龙把邪神赶走。于是树仔圩人就有了七月十四舞树龙消灾驱邪的习俗。自古以来,树仔人认为树木旺益树仔,于是“树麻龙”的龙身便用树枝续成,寓意好运连连,消灾降福。
近年来,树仔树通过“以老带新”的传承方式,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民俗表演队伍,年轻一代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珍惜自己的文化根源,传承文化,凝聚乡情。
在当天的队伍里,就有不少90后、00后的身影。这些年轻人为本土文化注入新的元素,也发挥了自身短视频创作优势,将家乡文化推向五湖四海。
如今,“树麻龙”以其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人文魅力,让传统文化“潮”起来。每年农历七月十四时,树仔圩的街巷都站满了村民,万人空巷,热闹至极,就连外地的树仔村乡亲纷纷返回故里,邻近市县的民俗爱好者也纷纷前往围观。
传统文化 创新发展
如今,“树麻龙”传统文化更是找到了新的“打开方式”。
近些年,电白陆续涌现一些“出圈”的民俗文化活动。从文旅路线到城市风光,从民俗风情到特色美食,如何推动文旅市场消费动能持续释放、实现“流量变现”?树仔村以实施“百千万工程”为契机,将文脉传承、民俗文化发展与群众需求、城市建设、旅游发展贯通起来,找到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连接点。
作为树仔村民俗活动的重头戏,“树麻龙”带来了巨大的流量。活动当晚,人们早早在现场等候,占据最佳观赏位置,密密麻麻的人群似浪潮涌动。同时,周边村民则摆起地摊小吃,推广当地美食、特产,嗨爆的消费体验不仅点燃了“夜经济”,也升腾了乡村袅袅的“烟火气”。
每年的活动聚集起越来越多的人气,逐渐壮大了当地的“夜生活”文旅空间。其中,树仔灯光夜市就是一个缩影。每天晚上,灯光夜市人头涌动,上百个摊位的美食,不仅成为本地人的“心头好”,还美名远扬,成为许多外地人念念不忘的打卡地。
在传承、保护、发展民俗文化同时,树仔守正创新,推动文化赋能“百千万工程”,凝聚乡贤力量推动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乡贤们纷纷出钱出力,乘着“百千万工程”的东风,共同把家乡建设得更加美好。2023年,树仔镇乡贤在“6·30”助力乡村振兴活动中,认捐1600万元,为电白各镇之冠。
“我们依靠传统文化来开发文旅产业,促进经济发展,带动村民增加收入,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树仔镇树仔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陈伟强介绍,树仔村着力基础设施建设,把改善村容村貌作为文明村建设的关键环节,抢抓高质量发展和“百千万工程”历史机遇,投入资金建设休闲生态公园、文体广场、农贸市场整改等,村里配套设施持续完善,环境水平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大幅提升。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树仔镇紧跟方针政策,深入挖掘本土文化资源促进乡村文旅产业发展,为乡村振兴塑形铸魂,焕发村庄新活力,凝聚了乡村“正能量”。
当前,树仔镇正沿着“百千万工程”大道奋力前行,让历史传统文化“活”起来,拓展“非遗+”内涵和外延,持续培育新业态,吸引更多人来这里感受“烟火之美”,感受当地乡村的别样韵味。
图文 / 电白区新闻中心全媒体记者 李峰 何伟
--------------------------------
编辑:杨伟盛
版式:何伟
终审:赖广昭
总监:陈妍
回复
举报
返回列表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帐号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商业合作
|
法律声明
|
手机版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快速回复
在线沟通请点我
客服1
客服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