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东和西西(化名)是一对双胞胎,男,12岁,初一年级学生,同班同学。东东和西西的妈妈在他们出生后,患有严重的产后抑郁,多次自杀未遂,长期精神障碍,现在在养老院居住。东东和西西的爸爸,40多岁,是一位更生人士,没有工作,也不和孩子们一起居住,没有固定收入,东东和西西几乎整年见不到爸爸,他们的奶奶用养老金租了一间一居室,照顾兄弟俩的生活起居,但这仅能保障生活的基本需求,无法满足成长发展需求。
东东和西西还有两位姑妈,均已成家另住。其中一位姑妈在附近社区经营一个维修摊,东东、西西常去摊上找姑妈玩。由于奶奶年龄、身体及文化程度的原因,无法在学习方面给予必要的监督和指导,以及无法控制东东、西西外出的风险,导致兄弟俩放学后及周末时间大都自己待在家中,无法合理安排个人时间,学习成绩一般,和同龄人的社交较少,很少参加社区活动,缺乏必要的娱乐和社交活动。东东、西西表示,对于奶奶的唠叨、劝导感觉厌烦,也感觉到自尊心受到伤害。
社会工作者通过三次入户探访,运用专注、倾听、同理心等个案会谈技巧,结合心理-社会治疗中的非反思性直接治疗技巧,疏解兄弟俩及其家庭成员的消极和紧张情绪,给予其改变的信心和动力。
通过努力,奶奶逐步认识到自己的管教方式是无法应付东东、西西的成长速度和需求的。在持续的沟通中,奶奶同意东东、西西参与社工机构开展的活动,并且对他们放学后在楼下玩一会儿也不再那么排斥。
社工邀请东东和西西参与机构开展的活动,将其绘制的“日行一善”图画制作成明信片,邀请他们一起参与义卖活动,同时对接华茂基金链接活动,一年来两人陆续参与了多个机构不同类型的社区活动,并在本机构持续性活动中主动担任队长一职。看到整个家庭的状态逐渐好转,社会工作者由衷地感到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