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内,广东要推动这一新兴产业迈上万亿元台阶
2025年01月27日 17:23广东听全文
当前,生物制造进入以合成生物为代表的现代生物技术产业化应用新阶段,可在医药、工业、农业等领域提供创新产品或实现传统产品的大规模替代,是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抓手。
1月26日,广东印发实施《广东省加快建设生物制造产业创新高地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明确提出了到2027年初步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生物制造产业集群、到2035年生物制造产值迈上万亿元台阶的目标,抢占生物经济未来战略制高点,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生物制造产业创新高地。
生物制造,制造万物?
钢铁厂炼钢时产生的工业尾气,却可以制成鱼饲料蛋白和燃料乙醇。这种“魔法”般的操作,就是生物制造。
“生物制造已发展成为一种全新的生产技术,通过对微生物、动植物细胞、酶等的人工改造,实现工农业和医药产品的生物定向设计和大规模绿色制造。”省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介绍。
如今,生物制造在食品、医药、材料、化工及能源等国民经济重要领域加快渗透,被认为具有引领“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潜力。“据统计,未来全球60%的物质生产可通过生物制造方式实现。生物制造已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竞争的战略必争领域,也是大国竞争前沿阵地。”华南理工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熊伟介绍。美国、欧盟、英国、日本、加拿大等经济体纷纷提出或更新国家与地区生物经济发展战略,细致制定生物制造发展路线图和行动计划。
根据经济合作组织预测,到2030年相关产业规模将达到全球工业生产总值的35%。熊伟认为,经过多年积累,生物制造已从试错阶段转为理性设计阶段,处于技术爆发前夜,未来数年内有很大可能引领全球工业格局改变。
在我国,生物制造产业主要分布在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等地区。根据《2022中国生物经济发展研究报告》,广东省生物经济总体规模约为1.3万亿元,占全国生物经济总体规模的比重为7%,总体规模位居全国第三。
“广东生物制造产业规模居于全国前列,尤其是依托以广州、深圳为主要技术创新策源地和高端产业集聚区,布局了全国唯一一个国家生物制造产业创新中心,初步实现生物制造产业规模化、集群化发展。”省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表示,但与此同时,这一产业也面临着产业发展缺少统筹规划与布局、创新成果产出能力不突出、科技成果无法高效转化、产业规模与产业结构亟待优化等问题。
对此,《行动方案》明确提出目标:到2027年,广东生物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制度环境更加完善,生物制造全产业链逐步构建,初步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生物制造产业集群;核心菌种自主率达到40%左右;打造3-5个国家级生物制造创新平台;创新药物、现代中药、保健品、化妆品、生物食品、生物燃料、生物材料等产品的生物技术经济性大幅提高,形成10家以上营收百亿元级企业,20家左右营收五十亿元级企业,生物制造产业总产值达到5000亿元左右。
到2035年,广东的生物科技和生物制造逐步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要动能之一,生物制造产值迈上万亿元台阶,基本建成全国一流、世界知名的生物制造产业高地,推动广东省经济高质量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