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湛高铁(广州至湛江高速铁路)在规划阶段曾有不同的线路走向方案,其中是否经过高州、信宜、化州(简称“高信化”)地区是讨论的焦点之一。最终选择南线(经佛山、阳江、茂名市区、湛江市区)而非北线(经高信化)的原因,主要基于以下几方面考量:
---
### 1. **经济与人口覆盖**
- **珠三角与沿海经济带连接**:广湛高铁的核心目标是加强珠三角与粤西沿海城市群的联系,推动沿海经济带发展。南线经过佛山、阳江、茂名市区(电白)、湛江市区等经济较发达、人口密集的区域,能服务更多人口和产业。
- **高信化地区需求有限**:高州、信宜、化州属于县级市,人口和经济总量相对较小,客流量支撑高铁运营的潜力较弱。高铁建设需优先覆盖主要城市,以确保运营效益。
---
### 2. **地理与工程难度**
- **地形复杂**:北线(高信化)途经粤西山区,地形起伏大(尤其是信宜一带),需大量建设隧道、桥梁,工程难度和成本显著增加。而南线地势相对平缓,施工难度低,工期更可控。
- **线路顺直性**:南线走向更接近直线,有利于实现高铁设计时速(350公里/小时),而北线因地形限制可能需要降低时速或增加绕行,影响整体效率。
---
### 3. **区域发展战略**
- **沿海开发优先**:广东省长期规划强调“沿海经济带”发展,茂名、湛江的沿海区域(如博贺港、湛江港)是重点开发对象。高铁南线可促进港口经济、临港产业与珠三角的联动。
- **茂名市区辐射作用**:茂名市区(电白)是粤西重要城市,南线直接连接茂名市区,可增强其对周边县域的辐射能力,而北线对茂名市区的带动作用较弱。
---
### 4. **现有交通网络补充**
- **铁路空白填补**:南线经过的阳江、茂名市区此前缺乏直达广州的高铁,需填补交通短板;而高信化地区已有洛湛铁路(普速铁路)覆盖,短期内需求可通过既有线路满足。
- **与机场联动**:南线靠近湛江吴川机场、规划中的珠三角枢纽(广州新)机场,有利于实现“空铁联运”。
---
### 5. **成本与效益平衡**
- **投资回报考量**:高铁建设需巨额投资,南线覆盖更多经济活跃地区,客流量和票务收入更有保障,投资风险较低。北线若客流量不足,可能长期依赖财政补贴。
---
### 后续补充规划
尽管广湛高铁未经过高信化地区,但广东省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十四五”规划》中提出了其他补偿措施:
- **升级既有铁路**:通过优化洛湛铁路(途经高州、信宜)的运营,开行更多动车组,提升通行效率。
- **推进“两纵两横”高铁网**:未来可能通过广湛高铁支线、深南高铁(深圳至南宁)等线路,间接改善高信化地区的交通条件。
---
### 总结
广湛高铁选线是经济、地理、战略等多因素权衡的结果。南线更符合当前粤西沿海经济带的发展需求,而高信化地区的交通改善需依赖后续路网优化和区域性铁路升级。这一决策反映了高铁规划中“效率优先”与“均衡发展”的平衡逻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