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冷空气前锋 于 2025-2-17 23:59 编辑
【粤西高铁困局:茂名县域交通洼地与通道规划的悖论】
一、区域高铁布局失衡现状
粤西地区正经历高铁网络重构,阳江、湛江、云浮等地县域交通迎来爆发期:
1. 阳江段:广湛高铁设阳江北站(双捷镇)、阳春东站,串联珠三角与粤西腹地
2. 湛江布局:合湛高铁(遂溪南站)、湛海高铁(雷州徐闻段)重构琼州海峡通道
3. 云浮崛起:南深高铁新兴南站、罗定北站形成桂粤新走廊
对比之下,茂名北部三县构成高铁真空带:信宜(3690km)、高州(3276km)、化州(2354km)三市总面积超珠三角核心六市之和,却未纳入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
二、通道规划的”鸡肋效应”剖析
(1)广湛高铁茂名段困境
线路走向:电白马踏站-茂名南站-吴川机场站,形成”南强北弱”格局
运输效能:茂名南站至广州南站理论耗时缩短至90分钟,但未解决北部县域至大湾区2.5小时通勤需求
经济辐射:沿线主要服务茂名城区与湛江国际机场,对装备制造重镇高州、农业大市信宜带动有限
(2)岑茂铁路的先天不足
技术标准:电气化单线设计,运行时速120公里,仅为南深高铁设计时速的48%
接驳效率:日均开行列车不足10对,与南深高铁岑溪东站接驳需40分钟调车作业
经济价值:货运占比超60%,无法支撑粤桂经贸走廊人员流动需求
三、鸡肋通道的蝴蝶效应
低效的交通规划正在引发区域发展危机链式反应:
1.人口虹吸悖论:2020-2023年三县户籍人口减少21万,但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仅提升1.2%,出现”既留不住人,又聚不了产”的恶性循环。
2.产业升级阻滞:高州农产品加工园(年产值180亿)因物流成本高于阳江同类型园区14%,导致3家龙头企业外迁。
3.文旅价值湮灭:信宜天马山景区(4A级)距珠三角客源地车程超4小时,对比广宁竹海高铁直达后游客量增长300%,交通短板吞噬生态资源优势。
四、破局之路:大湾区视角下的重构策略
解构当前困局需超越地域思维,建立大湾区西翼协同发展框架:
1.规划升维:推动”云茂高铁”纳入国家中长期规划,形成广州-云浮-罗定-信宜-高州-湛江新通道,破解现有路网倾角问题。该线路可使三县至广州时空距离压缩至90分钟,激活200公里半径内的产业协作。
1/现有规划的不足
广湛高铁和岑茂线的局限
虽然茂名规划了粤西北上通道广湛高铁和南深高铁联络线岑茂线,但广湛高铁在服务高信化三市方面存在不足。其线路设置未能充分覆盖三市人口密集区,距离市区较远,导致三市居民使用高铁不便。例如,从高州或化州的市区到达广湛高铁站点可能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在路途上,增加了出行的总时长。
岑茂线目前还存在诸多问题。它涉及省际通道对接,两省建设时间不一致,需要进行大量的协调工作。而且列车运行线路复杂,先北上岑溪再向东转向罗定往珠三角开行,这不仅增加了运行时间,还增加了运营管理的难度。同时,该线路目前还未纳入国家规划,在建设进度、资金投入等方面都存在不确定性,难以在短期内满足高信化三市人民对高铁出行的迫切需求
2/罗定至吴川机场城际铁路的优势
直接服务本地需求
罗定至吴川机场城际铁路一旦建成,将直接服务于高信化三市。三市的居民可以更加便捷地到达吴川机场,这对于促进三市的旅游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例如,方便外地游客前来旅游,增加旅游收入。同时,也方便本地居民外出旅游或者商务出行,提升出行的舒适度和效率。
这条铁路将加强三市与周边地区的联系,促进区域间的经济交流和合作。在工业发展方面,可以吸引更多的企业投资,降低物流成本,促进产业的升级和转型。在农业方面,有利于农产品更快地运输到消费市场,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建设可行性高
相比于岑茂线,罗定至吴川机场城际铁路不涉及复杂的省际协调问题。其建设主要在本地或省内进行协调,能够减少建设过程中的阻碍,加快建设进度。这样可以让高信化三市人民早日享受到高铁带来的便利,实现高铁梦。而且,在建设资金筹集、规划设计等方面可能会更容易操作,因为不需要与其他省份在诸多方面进行对接和协商,可以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