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庙是祭祀大禹的庙堂。始建于一千四百多年前的梁代。自南而北依次为照壁、岣嵝碑、午门、拜厅、大殿,依山而建,气势宏伟。 禹庙,为历代帝王、官府和百姓祭祀大禹的地方,位于禹陵的北侧。禹庙坐北朝南,是一组宫殿式建筑群,沿南北轴线展开,左右对称,顺山势逐步升高。禹庙始建于南朝初期,历经一千五百多年,几经重建修缮。现存大殿建筑重建于民国时期,其他部分大都是明清时期的宫殿式古建筑群。 禹庙正殿为五开间,面宽23.96米,进深21.55米,殿高24米,重檐歇山顶,气势雄伟。大殿前左为钟亭,右面并非鼓亭,而是御碑亭。殿内有大禹朝服冕旒,手执笏板,高大威武,神情威严的彩色立像,塑像背后绘有九把斧凿,象征着大禹疏凿九州、治水救民的丰功伟绩。像前楹柱上有三副对联,其一:“江淮河汉思明德,精一危微见道心”、其二:“绩莫九州垂万世;统承二帝首三王”、其三:“二仪清浊还高下;万国衣冠拜冕旒”。前二副对联分别为康熙帝和乾隆帝撰文有著名书法家书写。第三副对联是一副集联,上联取自宋代戴栩的《上丞相寿》,下联取自唐代诗人王维的《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由大书法家启功书写。 22-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