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P是一种主要发生在早产儿和低体质量儿的视网膜病变,具有发病早、进展快的特点,若未及时干预,新生儿出生3个月后就可能遭受不可逆转的失明。据统计,每年约有30万至40万早产儿出现ROP,其中约十分之一的患儿存在致盲风险。
“十年前,这些孩子都是我劝着来治疗的,家长对这个病都没有什么认识。”深圳市眼科医院副院长张国明回忆道。2001年,他从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博士毕业后,怀揣着对医学事业的热忱来到深圳从业。凭借早年间的专科调研,他深刻地意识到,新生儿眼底筛查是应对ROP最为有效的手段,只要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就能在后期维持比较理想的视力。
然而,当时我国医疗界对新生儿眼底筛查缺乏统一共识,部分眼科医师的诊疗工作多依赖个人临床经验,筛查效果欠佳。面对这些困境,张国明团队率先与新生儿科专家建立眼科与新生儿科的ROP筛查联盟,形成了深圳特有的筛查方式。
另一方面,早产儿的出生往往伴随着众多早产并发症,相关的检查及治疗给无数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张国明看在眼里,急在心里。2014年,他与深圳市残疾人联合会建立联系,凭借着深圳福彩公益金的支持,成立了“儿童致盲眼病筛查与抢救性治疗”公益项目。
项目启动初期,资助对象仅限深圳市户籍以及在深圳出生的早产新生儿。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发现,许多非深圳户籍的来深建设者家庭,因经济困难更需要该项目的资助。为了让更多患儿家庭受到帮助,让来深建设者感受到城市的温暖,自2016年起,该项目资助范围扩大至深圳常住人口(含非深户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