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茂名在城市发展战略中展现出与郑州相似的“精准卡点”意识,尤其在空间规划、交通网络建设和产业布局方面体现显著。尽管两城在区位能级、资源禀赋上存在差异,但茂名通过以下策略实现了阶段性发展目标,展现出精准的城市扩张逻辑:
### 一、**战略规划层面的精准布局**
1. **“两轴—两个圈层”空间架构**
茂名以东西滨海发展轴(连接博贺湾、水东湾)和南北中央发展轴(以茂名大道为核心)为骨架,形成“两个圈层”结构:第一圈层聚焦高铁新城与北中南组团融合,第二圈层辐射高州、化州等周边区域。这一布局精准对接粤港澳大湾区与北部湾城市群,通过交通干线串联资源要素流动,类似郑州的“米字型高铁”战略。
2. **“三大内核”功能定位**
提出构建老城区“历史文化核”、茂名新城“现代活力核”、南部滨海“未来发展核”,既保护历史文脉,又推动新城产城融合,预留滨海发展空间。例如,茂名新城依托高铁南站、奥体中心,提前布局公共服务设施,恰逢广湛高铁开通(2025年)和省运会举办(2026年)的机遇,形成“政策窗口期”与“基建红利期”的叠加效应。
---
### 二、**交通与产业联动的精准卡位**
1. **交通先行激活城市动能**
- **外联交通**:广湛高铁茂名段通车后,茂名至广州缩短至70分钟,融入大湾区“1小时经济圈”;谋划水东湾至吴川机场快速通道,强化空港联动。
- **内畅路网**:推进茂名大道快速化改造、共青河片区“三横三纵”路网,促进北中南组团“双向奔赴”,消除空间割裂。
这一策略类似郑州以高铁枢纽为核心的城市扩张模式,但更注重解决组团式布局的断点问题。
2. **产业承接与人口回流的精准匹配**
茂名瞄准珠三角产业转移机遇,以“五链共建”(石油化工、新能源等)吸引欣旺达、东华能源等制造业项目落地,同步推动人口回流。2021-2023年常住人口连续增长,城镇化率提升至47.32%,预计未来新增人口达120万,与公共服务超前布局形成双向赋能。例如,比亚迪基地选址恰逢产业转移窗口期,与郑州依托富士康形成电子信息集群的逻辑异曲同工。
---
### 三、**发展时序的精准把控**
1. **“拥江向海”的空间时序**
从“沿小东江拓展”转向“拥袂花江紧凑布局”,推动城市由内陆向滨海梯度发展。例如,袂花江两岸规划“一江两岸三带”,同步实施生态修复与土地开发,避免无序扩张。
2. **“打补丁”式老城更新**
针对老城区,采取渐进式更新(如修复“四街四巷”、建设科创产业园),而非大拆大建,既保留历史记忆,又注入年轻化业态,与郑州二七商圈更新策略相似。
---
### 四、**挑战与差异化分析**
1. **能级差异**:郑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拥有更强的政策与资源集聚能力;茂名作为地级市,更多依赖区域协调与内生动力,需在“强中心”与“县域均衡”间平衡。
2. **实施精度**:茂名在交通与产业协同上仍需突破,如“金金石产业带”跨行政区协调难度较高,需强化顶层设计。
3. **生态约束**:作为滨海城市,需统筹临港产业与生态保护(如水东湾生态修复),避免重蹈部分沿海城市“开发过度”的覆辙。
---
### 结论:**精准卡点的“茂名逻辑”**
茂名通过“规划锚定机遇期、交通串联增长极、产业承接蓄人口”的三维策略,实现了阶段性精准卡点。其与郑州的核心差异在于,郑州依托国家枢纽地位形成“阈值触发式扩张”,而茂名更侧重“区域协同式生长”。未来若能在跨区域产业带整合、公共服务均等化上进一步突破,有望成为粤西“精准发展”的范式城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