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扫码登录更安全

登录 | 注册帐号 | 找回密码

茂名论坛

  • 关注抖音号
  • 关注公众号
  • 下载APP
  • 扫码关注抖音号
  • 扫码关注公众号
  • 扫码关注APP
快捷导航
楼主: 老残牛

[民生百态] 茂名佬游杭州岳王庙和嘉兴岳王祠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5-4-7 08:12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墓道两旁陈列三对明代石刻翁仲和两组牺牲 (马、羊、虎) 。这是源于《周礼》一书,说是要驱赶一种名叫“方良”的动物,唯有种柏树和塑老虎才能达到目的。到了秦代,有一位将军阮翁仲,打仗所向无敌,人们为借助他的勇猛用以守卫墓地,所以墓地才有石翁仲和牺牲。民间还有一种说法:马、羊、虎、狗分别代表忠、孝、节、义,岳飞墓前缺少狗 (义) ,是因为他曾镇压过农民起义。其实,从封建等级制度来看,宋代有过规定,三品以上官员坟前只能有石人、石虎、石羊、石望柱各一对。墓道两旁陈列的石虎、石羊、石马和石翁仲,都是明代的遗物。
28

28.jpg

 楼主| 发表于 2025-4-7 08:13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南宋抗金名将岳飞及其子岳云墓葬处。1162年由宋孝宗安葬于此。墓以块石围砌,周围古柏森森。
岳飞墓坐西朝东,墓上封土圆形,用条石砌砖圈,泥顶上青草离离。墓前立“宋岳鄂王墓”碑。岳飞生前是湖北武昌的宣抚使,那里简称“鄂州”,“鄂王”是南宋嘉泰四年朝延追封的爵号,现存的墓碑为明朝的遗物。石望柱是最近重修的,上面刻有古人的名联“正邪自古同冰炭,毁誉于今判伪真”,由著名书法家沙孟海先生重书。
29

29.jpg

 楼主| 发表于 2025-4-7 08:13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左侧是岳飞长子兵云的墓,碑刻“宋继忠侯岳云墓”,据说岳云墓只是衣冠冢。
30

30.jpg

 楼主| 发表于 2025-4-7 08:14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墓阙后面两侧分列秦桧等4人的铸铁跪像,供人唾骂,遗臭万年。明正德八年(1513)都指挥李隆以铜浇铸当年诬陷、残害岳飞父子的秦桧、王氏、万候卨三像,跪于岳飞墓前。不久就被游人义愤击碎。万历二十二年(1594),按察副使范涞以铁重铸跪像,并增铸张俊像,后来巡抚王汝训因与王氏同宗,偷偷将王氏、张俊二像沉于西湖,激起公众的愤怒,传说人们曾用渔网把铁像打捞上来。当范涞复任浙江藩司时,遂将四铁像恢复。以后铁像屡毁屡铸,八百年来达12次之多。现在墓前的四个跪像,是1979年修复岳坟时依据河南汤阴县岳飞纪念馆的铁像重新铸造的。
31-34

31.jpg

32.jpg
33.jpg
34.jpg
 楼主| 发表于 2025-4-7 08:24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墓阙(陵门)有一副对联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这可真是道出了人们祭拜岳飞的心声。


解释:出自杭州岳王(岳飞)坟前的对联,用于教育人要忠贞。青山应该感到有幸,因为岳飞的忠骨埋在这里,白铁无罪却用来铸造奸臣的雕像。
35

35.jpg


 楼主| 发表于 2025-4-7 08:25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旁边有一口古井,井圈八角形,这是清康熙年间杭州知府重修墓园的时候建的,上面有一块碑刻着“忠泉”。
36-38

36.jpg

37.jpg
38.jpg
 楼主| 发表于 2025-4-7 08:27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墓园门,两侧是碑廊,陈列历代石碑125块。 北廊是岳飞诗词、奏札等手迹; 南廊是历代名人凭吊题咏、岳庙几次重建的碑记。

北面碑廊陈列的是岳飞的诗词、奏札等手迹。岳飞在公元1138年八月十五日,带兵过南阳,去拜谒诸葛亮,并写下《出师表》。前有跋语:“绍兴戊午秋八月望前,过南阳,谒武侯祠,遇雨,遂宿于祠内。更深秉烛,细观壁间昔贤所赞先生文祠、诗赋及祠前石刻二表,不觉泪下如雨。是夜,竟不成眠,坐以待旦。道士献茶毕,出纸索字,挥涕走笔,不计工拙,稍舒胸中抑郁耳。岳飞并识。”前出师表,碑共20石,每石高60厘米,宽64厘米。碑据河南汤阴岳飞庙碑拓片于1979年摹刻。后出师表,碑共17石,每石高62厘米,宽64厘米。碑据河南汤阴岳飞庙碑拓片于1979年摹刻。
南面碑廊是历代修庙的记录以及历代名人凭吊岳飞的诗词,明朝文征明满江红词碑。碑高203厘米,宽115厘米,文征明撰并书,刻于明嘉靖九年(1530年)。碑曾断裂,现碑中间一小段系1979年据拓片复刻补残。碑文:“拂拭残碑,敕飞字,依稀堪读。慨当初,倚飞何重,后来何酷。岂是功成身合死,可怜事去言难赎。最无辜,堪恨更堪悲,风波狱。岂不念,疆圻蹙;岂不念,徽钦辱,念徽钦既返,此身何属。千载休谈南渡错,当时自怕中原复。笑区区、一桧亦何能,逢其欲。右题宋思陵与岳武穆手敕墨本 嘉靖九年十月二日书 徵明”

有一块石碑上刻有岳飞的诗词,岳飞的《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这首词写于公元1134年(南宋绍兴四年),岳飞出兵收复襄阳六州驻节鄂州时,到黄鹤楼登高,北望中原,写下了这样一首抒情感怀词。
39.1-39.3

39.1.jpg

39.2.jpg
39.3.jpg
 楼主| 发表于 2025-4-7 08:28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甬道上有一棵桧柏,不像一般的柏树那样挺拔,而是有着相当角度的倾斜,又称“分尸桧,是千百年来代替秦桧一系的奸臣在这里受过的。可见人们对岳飞有多么敬仰,对秦桧等奸臣就有多么痛恨。据说原来栽植的时候,就是把一棵桧树劈成两半的,可能原来的桧树死了,重新栽种的时候就植以桧柏。
40-41

40.jpg

41.jpg
 楼主| 发表于 2025-4-7 08:29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院落东面照壁上有“尽忠报国”四个大字,仍为明代浙江参政洪珠所书。这个国字恰恰少了一点,是当时南宋国土尚不完整,所以洪珠才故意漏写了这一点。
42-43



42.jpg

43.jpg
 楼主| 发表于 2025-4-7 08:29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2007年三评西湖十景中,“岳墓栖霞”为其一景。此景名中“岳墓“为地标名,景名中的“栖霞”既借用了岳墓所在地栖霞岭的地名,同时又借喻岳飞的碧血丹心,精忠报国,还摹写了《满江红》中所描述的“八千里路云和月”的意境。离离墓草映栖霞,这一景名为西湖增添了历史沧桑感。

岳墓栖霞碑
44

44.jpg

 楼主| 发表于 2025-4-7 08:30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在正殿所在院落的西南角,有一倚墙而建的单檐攒尖顶半亭,名曰“精忠柏亭,这看上去仅剩半个的亭子,民间有喻意南宋只有半壁江山之说。亭内陈列八段柏树的化石,据传是生长在风波亭畔的一株大柏树。岳飞在风波亭被害后,这株柏树也跟着枯萎,变为化石,僵而不倒达600余年。后人把这些化石惧起来,建亭陈列,让它永远陪伴着岳飞的忠魂。精忠柏亭前还有一座“精忠柏台图”碑,碑高126厘米,宽65厘米,上面是清同治年间司狱吴廷康亲自绘镌的精忠柏图。碑刻于清光绪元年(1875年)。碑阳刻吴廷康篆书“精忠柏台图”、彭玉麟与吴廷康撰书赞。碑阴有清代著名经学大师、教育家俞樾撰稿并书写的“精忠柏台记”。

精忠柏亭六柱四角攒尖,贴墙而建的半个亭子寓意着南宋只有半壁江山。亭内有古柏化石,据说是在风波亭外的一株大柏树在岳飞遇害后,柏树跟着枯萎化成了石。这只是一个人们寄托哀思的传说,其实这些古柏化石是硅化木,其年龄至少在一亿年以上,应该不会是南宋的古柏。

精忠柏亭
45-47

45.jpg

46.jpg
47.jpg
 楼主| 发表于 2025-4-7 08:31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我实在没有勇气去正视历史,那段可歌可泣的忠义历史.一个是爱国将领以莫须有的罪名被杀害,一个是青春年少血气方刚的孝子,在骗往接父亲的途中乱箭穿心,五马分尸,最终留得座衣冠冢.不知道如果历史能还原,是否还只能"英雄"两字来论呢?我想不是吧?遇害前的岳飞,他是什么样的心情?是"怒发冲冠"?还是悲愤交加呢?他恨吗?悔吗?怕吗?不管怎样,他肯定"凭栏"过.他不可能不知道自己的结局,不可能不知道给自己的家人带来的是什么.在我的想象中,岳飞没有挣扎过,没有想方设法脱身或者给家人报信--历史没有提到过,故事也没有说过,我更没有想过!我想他是淡定的,可能连悲伤都不那么多,在久经沙场,经历许多将士亲人的血洒,在满眼战争的沧桑和流离失所后,他可能已不是一个一心杀敌的忠将,有的只是看穿生死的洒脱.历史赋予他个人的也许只能那么多啊!可是,留给后人的远远不够.人们希望杀人者秦桧夫妇能千古长跪,人们用"油炸桧"来代替咬牙切齿的仇恨."忠奸自古冰和炭",虽然世道在变,正义千古永恒.


 楼主| 发表于 2025-4-7 08:34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嘉兴岳王祠
岳王庙是纪念及祭祀南宋时期民族英雄岳飞的庙宇,最着名的岳王庙是始建于南宋的杭州西湖西北角、栖霞岭南麓的岳王庙,因岳飞葬于此地,故杭州岳王庙又称岳飞墓。
嘉兴岳王祠,位于浙江省嘉兴市三塔路运河塘上的三塔塘茶禅寺和血印寺之间。祠始建于明万历年间,为岳飞後裔岳元声所建。清兵南下时,祠被毁。清乾隆时,岳建鉴经三十馀年努力,重建岳王祠,松柏耸立祠前,围墙上书朱色大字‘精忠报国’。岳王祠系岳飞家祠。祠内有岳氏一些文物,尤以岳珂亲制铜爵最为珍贵,系宋宁宗时物。铜爵上镌‘精忠报国’系岳珂书。南宋灭亡後,曾几次失而复得。清道光时,铜爵复存祠中,抗战前曾在杭州展出,抗战期间遗失。解放后祠坍废。”据史载,当时规模宏大,有正殿、寝殿、东西偏殿,供奉岳飞祖父母、岳飞夫妇及子女、部将等。另还建岳氏支祠,祭岳珂及嘉兴一族子女。所以,嘉兴岳王祠又称金陀祠。清咸丰十年,岳王祠又毁于太平天国战乱。同治九年(1870年),岳鸿翔、岳彤等再修岳王祠于原址,但规模逊于前。
嘉兴的岳王祠与杭州岳王庙不同,杭州岳庙是依岳飞墓而建,是祀有岳飞夫妇、岳飞部将夫妇的庙宇;嘉兴岳王祠除祭祀岳飞夫妇、岳飞部将夫妇外,还是嘉兴岳氏一支即华夏岳氏南宗的宗祠。
岳王祠气象肃穆,祠内翠柏耸立,古树遮天。祠前夹塘,上有流芳桥,桥两侧槐、榆树成行;中有石牌坊,额书“万古精忠”,牌坊背额书“移孝作忠”;祠门外两厢墙上书“精忠报国”四个大字。祠内有前后两殿,前殿五开间,后殿四开间,中为天井,已无神象,内供岳飞等神位。
地址
浙江省嘉兴市三塔路运河塘上

嘉兴岳王祠最初由岳飞之孙岳珂(岳霖之子,字肃之,晚号倦翁,嘉兴岳氏支之始祖)以岳氏家祠的形式建造而成,历经千年、几经兴废,较典型体现了宋代至清代祠堂文化的社会功能、建筑规制和演变特点。尤为重要的是,嘉兴岳王祠是全中国除河南汤阴外唯一的岳氏家祠,其在拥有祭祀、教化、正俗等完整的祠堂基本功能外,更将岳飞精忠报国的爱国主义精神,上升为历代民众的一种精神信仰。

1-3.1

1.jpg


2.jpg
3.1.jpg
 楼主| 发表于 2025-4-7 08:34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嘉兴岳王祠的最初修建,是岳飞后裔为了祭祀先祖而建。南宋嘉定十年(1217),岳飞之孙岳珂“以奉议郎权发遣嘉兴军府兼管内劝农事”,到嘉兴做了八年知府。嘉兴任上,岳珂(1183~1243)及家人住在嘉兴城西南金陀坊(现杨柳湾附近)。
宝庆年间(1225~1226),岳珂在金陀坊宅内建造岳祠家庙,铸铜爵祭祀祖父并修订《岳氏宗谱》。
明万历年间,岳飞十八世孙岳元声、岳和声、岳骏声三兄弟均中进士,为了感恩祖先庇佑、祈祷家族兴旺,弘扬先祖忠义之风、激励后代鉴往知来,将金陀坊岳宅家祠迁到三塔塘并扩建,祠堂内供奉岳飞先世三代和岳飞的神主(牌位)、岳飞在嘉兴历代后裔的神主(如岳珂)等,还供奉有岳王铜像、岳氏铜爵。
而后,岳王祠毁于明末清初的战火。
乾隆初年,岳飞二十三世孙岳鉴向嘉兴知府呈请复祠,清廷驳之而不果。经岳鉴努力,乾隆五十二年(1787),岳王祠得以重建,并增建了岳氏支祠,以祭祀移居嘉兴的岳飞三世(岳珂)及以后至二十三世的列祖列宗。
支祠前谓“敦伦堂”,再进为“诒壳楼”。咸丰十年(1860),太平军攻克嘉兴,岳王祠遭战火毁坏。
同治九年(1870),岳飞后裔岳鸿翔、岳彤等重修岳王祠,其形制略逊原岳王祠,却始成岳氏“南宗”标识,接受岳姓后人供奉祭祀。
中有石牌坊,额书“万古精忠”,牌坊背额书“移孝作忠”;祠门外两厢墙上书“精忠报国”四个大字。
山门之前的“万古精忠”牌坊。
3.2

3.2.jpg

 楼主| 发表于 2025-4-7 08:35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岳王祠几度兴废,历史上,嘉兴岳王祠几度兴废。据《嘉兴市地名志》载:“三塔与血印柱之间,旧有岳王祠。祠始建于明万历年间,为岳飞后裔岳元声所建。清兵南下时,祠被毁。清乾隆时,岳建鉴经三十余年努力,重建岳王祠,松柏耸立祠前,围墙上书朱色大字‘精忠报国’。岳王祠系岳飞家祠。

岳王祠的山门。
3.3

3.3.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帐号

本版积分规则

友情链接: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快速回复